十年寒窗,在收获硕果的季节里,家住达县石板镇政府街的张某,接到了成都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张某一家本该沉浸在喜悦的心情里,然而面对高额的学费,他们全家却一筹莫展。其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母亲四处打零工维持,根本无法供张某上大学。全家都决定放弃张某继续深造的机会,让其外出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得知这一情况后,达县联社领导给予了高度关注,立即派出个人金融服务部客户经理上门调查了解情况,并很快为他办理了6000元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圆了张某的大学梦。
高度重视,力求落到实处
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章中信多次强调:“农村信用社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不仅是为政府分忧,更是回报社会、为贫困家庭学子排忧解难的重要体现。”他要求各社要把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心工程来抓,并且要抓好抓实,为寒门学子撑起一片艳阳天。
在正值大学生入学之际,达县联社把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作为支持“三农”的重要内容之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助学贷款发放事宜,并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力求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宣传,力求家喻户晓
高考一结束,达县联社就以早准备、早落实为指导思想,积极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学校、村组、田间地头和院坝,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办理条件和流程进行大力宣传,使助学贷款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加群众知晓率。
简化流程,力求提升效率
为确保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能有序开展,达县联社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通知》、《助学贷款操作流程》和《助学贷款释义》等一系列文件,并为贫困大学生广开“绿色通道”,提前备足信贷资金,采取限时办结服务,进一步规范了助学贷款办理程序、简化了办理手续、大大缩短了放贷时间,提升了办贷效率。
自2004年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以来,达县联社把其作为贯彻强农惠农政策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支持了数千名寒门学子梦圆大学校园。截至7月末,达县联社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184笔,金额647.1万元;今年共发放助学贷款97笔,金额58.2万元。
达县联社助学没有终点,将为寒门学子继续托起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