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普鲁出生于1935年,直到40岁时才成为了一名全职作家,经过13年的写作,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心灵之歌》。到了1992年,她的首部长篇小说《明信片》获得了美国福克纳文学奖,,随后《船讯》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兴,短篇小说《断背山》被改编为电影。此后,普鲁荣誉不断,年近80岁时又完成了一部长达55万字的小说《树民》。一直以来,普鲁的作品都围绕着“生态”而展开,大多以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为背景,关注士地之上、城市之外的人们,并以同等的重量关注自然中种种丰盈的细节,在人与寄身其中的乡村的交互之中,展开对地域文化、生活模式乃至时代进程的思考。这一视角可以一路追溯到她的早年,她放弃了博士学位,离开了校园,和儿子们住了 在偏远小镇,打猎、钓鱼、耕作一—用普鲁自己的话说,过着一种“野蛮的”生活。、她读了大量工具书和博物学书籍,作为一名自由记者,她书写生活中细小的事物、草木鸟兽、人的劳动,也许这便是《心灵之歌》那11篇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所有生活细节和自然景观的来源。于是,在见证了普鲁无数的作品、奖项及其他经历之后,重新站到她的第一部作品面前,便能发现这里是她未来。
十年写作的起点与原型,在作者尚未完全纯熟的叙事之下,同样深切的现实关怀,对“土地”的衍生甚至更为丰富庞杂。在其所收录的同名短篇《心灵之歌»中,男主角斯奈普对乡村音乐乐队和“混搭了美国得州和墨西哥两种风格的节奏”这两种“心灵之歌”的选择,写出了一类人的自我认同所在;(巨石之城»中,如幽灵般贯穿始终的巨石家族的传闻与巨石城荒凉的废墟交融,在自然风光中注人了这片士地上人们的隐私往事与脆弱心声,让读者看到人是因为什么而长久处于一种生活里,又是因为什么而最终被放还。普鲁善于搭建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在《摄影底片》晴朗一天》《鹿角山上》等儿篇小说中,外来者与本地人短香相遇又离开,却作为彼此的镜子映照出生活中的不堪,那些不堪散落在普鲁广交的乡野世界之中,沉寂下来,当读这本书时,便好像也成了一个外来者,要来这里找寻-种不同的生活,见证相似的心灵。
这部小说是一条经她探素过的来路,一路上有些部分被她舍弃,有些则得到保留,从仅仅是提出问题,甚至只能给出一个悬而未决的结局,到后来的(船讯》,和如今横跨三个世纪、两个家族的巨著《树民》,安妮•普鲁展现出了她对写作,对考察人性、生活和自然的惊人耐心,正如她对自己刚开始写作时那段漫长的无名岁月所做出的评价——“你有时间去生活,去见证变化,理解人们怎样工作,社会、世界如何运作,事物如何转变和衰落,理解从政治到个人关系的一切。当你开始写作时,如果心里已经有了这些,那就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