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忙碌的像个蜜蜂,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读文章,特别是有关专业的文章,都只是浅尝辄止,闲时翻翻。我一开始就把它作为一项学习任务,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抛却闲散的阅读习惯,一鼓作气,专心通读一遍,果然有很多感受,但也仅仅是收获一些金融的浅层知识,搭建金融场景学问高深,逻辑复杂,对于我来说,完全弄懂还是有相当难度,其中的感受也仅仅触及皮毛。
这篇文章分了几个部分,并且各个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不像小说一环扣一环,也没有涉及太多专业的学术讨论,在了解大致框架之后,我首先认真研读了作者所写的从场景冲动到一地鸡毛,让我重新定义了银行的场景的概念,更新了之前错误且片面的认知。这应该是我读此文章的最基本的一个收获。
读到挫折的背后这部分我忽然想起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社会上有了一个流行的说法,认为虚拟经济是泡沫,实体经济才是重点,只有制造生产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产出,才能创造价值。
首先,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对立予以否决,一些教授学者认为,没有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金融业,金融也是实体经济,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消费者与生产者生活得更加幸福。因此,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只要能给他人增加幸福感,就是在创造价值。对于价值创造,应该以人的效用增加来定义价值、定位价值,而不是以是否生产实物来判断价值创造,譬如医生虽然没有生产实物,但是能治好病给人带来健康,使人的效用增加,所以也在创造价值。
在这里,增加人的效用是一个新鲜提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金融虽然不直接增加物质的总产出,但是通过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跨期配置收入与消费、平滑风险(譬如保险)事件给生活带来的冲击工具,让人们不至于一时饿得难有生路、一时收入多得无处可花,使每个人一辈子的总体效用达到最高,金融交易虽然没有直接生产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却使人类社会的整体幸福感、整体效用大大增加。因此只要是在从事增加人类效用的经济活动,都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只有工业和农业是实体经济而金融等服务行业是虚拟经济。
基于社会大众以及主流政策对金融的定位,帮助社会大众消除对金融的误解,金融作为现代社会、是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会因为一次或几次危机而中断或者消失,恰恰相反,危机有时甚至是金融业必要的清毒过程,为其接下来更健康、更深入的发展奠定基础;真正理解经济学、理解金融逻辑的决策人,应该说的是“重点发展金融经济,放缓发展实物经济”,当然这个观点不一定对,实物经济与金融经济孰轻孰重,这绝非某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绝非是这么简单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
未来银行场景不单纯是互联网交易场景,更多的是诚信经营,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互信任,他应该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能够带给人们幸福感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