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娭毑今年78岁,矮矮瘦瘦,说话声音洪亮,住在东门1号。
因为喜欢打球,常常出现在我们银港水晶城的乒乓球馆。据她自己说,周六日打球最少8-9个小时,周一到周五4-5个小时。球馆的人都十分佩服她的体力和耐力。
原本不太喜欢杜娭毑,是因为她喜欢占据最好的那张球台,人多人少都这样,而且不愿意打接位,不愿意捡球。很多球友也因为这一点,不太愿意和她对打,于是她的对练对象就固定在了那么几个人,那么几个时间段。
要说杜娭毑是球痴一点不为过。除了时间长外,为了提高球技还专门到球馆找教练学习接发球技术。为了打球,早晨5点半准时起床,6点开打。白天大部分时间守在球馆,看到来人便邀约。她说自己不打牌、不看电视,最幸福的事就是打球,只要有球打就感到快乐。球馆维修,她踊跃捐款,还自费购买挡球板送过来。夏天阳光照射,她将家里的窗帘拿过来挂在窗户上。在东门1号的那张球台,也是她捐助的。拍子,花了1万,对于业余爱好者,真算得上舍得花本钱的。
如此说来,我也以为她经济实力雄厚。周日下午和她打了会,并随意聊了聊天,不曾想一打开话匣子,对她顿时敬佩不已。
杜娭毑从前住在乡下,三十多岁就死了老公,一个人靠着种地养活三个孩子(二男一女)。孩子们先后上了初高中后,费用大增,于是转战县城,开始学着做一些小生意,终于将孩子们拉扯大。无论多苦多累,她都坚持让孩子们读书,孩子们也很争气,尤其是大儿子和女儿,考上了北大和国防科大。女儿大学毕业,分配在武汉工作,她就一直随着女儿在武汉生活并带外孙,几年前外孙考上大学,她便回到长沙,说是叶落归根,儿子们都在长沙(老太太思想上还是比较守旧)。
孩子们全部大学毕业上班以后,她就不再做生意,开始享受她的人生。尤其是爱上打球后,基本上时间都泡在球场。无论是在武汉还是长沙,除了本小区,附近的、有名的场馆,她都会主动寻过去,也因此结识了许多球友。
我问她哪里来的钱买球拍、球台,她说女儿给她买了保险,现在一个月1000多工资,光是吃饭足够了,因此儿女们每次给她钱都不要;她的观点就是钱够用就行,不需存钱。对于三餐两菜,简简单单就是日常;平常没有哪里不舒服,体检也不做,省的到医院被医生“吓死”;没什么事情不麻烦儿女,养活、养大他们是责任;趁着身体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打球就是她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如果活着不能打球,没有生活质量,那还不如早投胎;关于旅游见世面,她说带孩子时,跟着儿子、女儿去了很多地方,出门找罪受,还真不如在电视上看风景,不累还看得真切。
潇洒快乐的杜娭毑,果然是活的通透,说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