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管理专家陈春花的一段管理论述,颇有触动,其实,单从字面理解,我想银行的每位同仁都能感觉到,具有绩效清晰、严谨公平制度的企业肯定比考核不清楚、奖罚不分明、制度不严谨的企业更具发展前景,这是管理的问题。说到管理,有人认为管理是把事情管好,因为管理是一门学问,不谈对错,谈的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我认为如果向深度挖掘,其实管理并非管事而是管人,我想就此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员工是冲着企业来的,但是能留下来发展成为好的员工,则是因为有好的管理者。顶用的管理者一定会培养出一群能干的员工;相反,不顶用的管理者手下一定是庸才居多,所以,管理最难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则是“对人的判断”,管好了人,用好了人则事半功倍,管理应该是艺术,而非科学。
管理是门实践的艺术,就像弹钢琴,读再多琴谱,上再多的课,看再多的演奏,不亲自动手弹永远不会弹,而管理者的通用性不强,不像医生、电工、飞行员等技术工种,可以通用在很多单位任职,成功的管理者则无迹可循。
人尽管有共性,但恰恰是人的个性才形成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企业,管理是个绝对“因人施管”的活。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被所有人都看好,年龄、学历、专业及人品都优胜的候选人,可是一上岗愣是不顶用;一个很不起眼,甚至有明显毛病的非候选人居然能做出让所有人吃惊的业绩,不仅不同管理者之间不能通用,就是管理者本人,昨天的成功都不能保证明天还会成功,其实管理者也是人,是人就会变,家庭不顺、思想波动等原因都会影响到管理者的表现。
顶用的管理者是“用”出来的,并非选出来的。“伯乐选马”有时候是一种境界,一种目标,世上就很难有把人看准的伯乐,选人的对错往往同用人的对错分不开,而且我认为后者更重要。因此与其说选对了人,还不如说是日后用对了人。人是最能适应环境的动物,在一个好的领导手下,一般的管理者也会越干越能干;相反,在一个差的领导手下,优秀的管理者也会越来越平庸。这就像烧砖,本来是好坯子,可是火候不当,就会烧成次品。
为什么说用人比选人更重要?因为企业是追求效率的,在有限的成本、时间和空间内,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做到尝试所有可能的人选,也不可能做到完美的匹配,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看谁能把手下人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成本,使他们的工作发挥到极致,使他们从一般的管理者变成顶用的管理者。一个事必躬亲的领导不可能培养出善于决策的下属。就像独生子女一样,从小到大在家长过度的呵护下成长,所有决定都是别人代做的,长大了自然不能够担当。
在领导的心中,就应该认定,你所选的管理者是最好的,剩下的就是怎么用的问题了,管理者一旦选定,你就必须从心里相信他是最好的。何谓最好?第一,首先相信他的忠诚。让他承担做事的责任,就必须给他相应的权利,除了合理的流程和制度的监督外,尽量不用人监督人。否则,就是在怀疑他的诚信。第二,他的能力最适合目前这个职位。要让他自己相信:他是最好的。让一个管理者相信他是最好的莫过于给他权利,之后对他所做的事情给与认可和肯定。有时候,你不相信他们,他们就真不让你相信;你认为他们不能干,他们就真不能干,信任和授权是管理者成长的水分和土壤。
一旦任命了下级管理者,就要断其后路,让他知道这不是锻炼,干不好只有被免职或开除。不同的心态导致不同的命运,不仅要断下级管理者的后路,领导更要自断后路,不要为职位准备候补人选,这表面看似合理和稳妥,其实在带来心理安慰的同时,必然会为企业内斗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