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刘润的年度演讲,我提炼出对于银行业、银行人有用的几个关键词:适者生存、活力老人、数字化、专业。
一、适者生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看万物都是一样的,看似顺其自然,实则极其残酷。在这个Z0时代,你是否在40岁的年级就老气横秋,坐等“退休”,还是会在60岁的时候仍然会去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工作,好好善待暮年。作为一名85后,可能我们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要么拼,要么死。
二、活力老人。我印象很深,日本已经早就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他们的老人走上工作前线,也许在我们看来有点“不人性”,但我们没有看到这些老人散发出的生命活力。银行业普遍“缺人”,网点总感觉人不够用,年轻员工面临工作负荷超大、工作经验不足的双重压力,有的前台员工上班不足两年已然当上了“师父”,可想而知这种“传帮带”的效果。不用说的太远,如果我们45岁以上的老员工能够充分发挥“余热”,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
三、数字化。这个词我们从总行到省分行已经倡导了很长时间了,到我们基层这里需要消化的时间,我感觉我从近期才真正明白。最近市分行多次针对平台应用组织学习、讨论,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我们最常用的智慧网点平台,它把网点从传统的药店模式转变为医院模式,它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数据分析器,通过大数据的力量将客户信息整合到一个小小的屏幕里,并进行了总结,比如它会从客户的星座及消费行为评价这个客户的行为特征,或犹豫、或果敢,我对比了几个客户,不能说是精准,基本一致,真的很强大。那天面对一个信用卡预审批客户,给出的标签是犹豫,我想我需要帮他做个决定,于是我的话术从询问客户是否需要改成您必须办一张信用卡,它会极大方便你的生活并帮你省钱吧啦吧啦,结果良好。数据平台的力量真的很强大,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探索、应用。
四、专业。在这个产品同质化的时代,如果胜出需要靠“运气”,那这个运气一定是你经过研判主动撞上去的运气。而研判需要专业。牛排行业都已经将牛排分为M1-M9几个细分等级,我们是否也应该将自己面对的客户、产品去细分,做专门研究,研究过后去对症下药,找的准客户的痛点,拿的出适合客户的投资理财方案。也许我是客户经理出身,所以对客户有着极大的兴趣,让客户愿意找我,愿意买我们的产品(无论与同业相比收益率高还是低)就会感觉很有成就感,我愿意把我的专业传授给新来的弟弟妹妹们。
85后的我们总会感叹这个时代对我们有点残酷,作为一名女性更是常常有这种感觉。事业上升期的我们,面前有大好的工作前景,身后有嗷嗷待哺的儿女,苦吗?苦!累吗?累!放弃吗?当然不能!物竞天择,放弃意味着被可怜,我们要不断的适应、提高,时代的浪潮淹没了就是淹没了,不扑腾几下子怎么能知道自己有多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