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医术都很好,哪一位最好?”扁鹊答“老大最好,老二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老大医病,是医病于病发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名气无法传出去。老二医病,是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名气只及乡里。而我是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穿针引血、刮骨疗伤等,就以为我的医术高明,所以名气响遍全国”。
从内控视角解读上述故事,道理不言而喻,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很多企业总是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后才“亡羊补牢”,那我们为什么不“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所以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以此来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俗话说,内控创价值,合规促发展。那么,我们首要的便是要树立合规意识,明规守矩。
最近偶然听到著名数学家夏志宏的一个故事。话说,20多年前,夏教授去巴西访问,当地的一位朋友就去机场接他。因为是晚上,所以从机场到市里的道路是一路畅通。这位当地朋友开车,遇到红灯,理都不理就开过去了。每个红灯都这样。但是有一个路口遇到了绿灯,这位朋友居然反而放慢速度,几乎停下来,等看清楚确实没有车,才小心翼翼开过去。夏教授就很好奇,难道巴西的交通规则和咱们中国不一样?是红灯行绿灯停?对方说,哪儿啊,交通规则都一样,但是大家都不守规矩闯红灯。问题来了,那为啥绿灯的时候你还要停呢?回答是,怕有人闯红灯啊。你看,越多的人在绿灯的时候小心翼翼,那么遇红灯的车就越加可以放心闯红灯,恶性循环啊。
有些事情开始看似是增加了个体成本,甚至有些教条,比如在没人的深夜路口等红灯,但一旦形成社会规则就会提高效率,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反过来降低个体成本。小到改变习惯,大到改变文化,背后都遵循着同一套逻辑——遵循规则。其实规则不是羁绊和障碍,而是一张无形的安全网,维护我们的秩序和生活。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合规"二字,说出口容易,写出来也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将合规真正融入到我们的行为方式并持之以恒。若想有效实施,那就将规则落实在具体的、边界清晰可见的、是非可以判断的事上,那就会容易得多啊。
话说,当年的印度,有一种非常残忍的风俗,就是丈夫死了之后,要把寡妇烧死,给丈夫殉节。后来英国人殖民印度了。殖民者虽然也很残忍,但是看到这种风俗还是觉得太野蛮了,就想禁止。但是你想,当它是一种文明习惯之后,想改变是很难的。禁止烧死寡妇,不仅男人反对,甚至有寡妇也反对。那怎么办呢?英国殖民者后来用的办法就是:你要烧寡妇,你说这是文化习惯,我不跟你讨论这个问题,反正谁点火,谁就是杀人犯,我就判他死刑。很快,英国人就用这招让烧死寡妇这个现象在印度绝迹了。虽然这是一个很残忍的故事,但我觉得还是有启发。
文化形成的惯性和约束其实是规则之外的无形模糊边界。在解决难缠的文化冲突时,可以通过明确清晰的规则边界入手。这不但适合国家治理,也适合公司管理。正如想做成一件事,不是需要多么弘大的目标或者多么响亮的口号,而是制定一个清晰的,明确的,最小可执行的行动方案。面对具体的东西,人们更容易去实施。所以,树立合规意识之基础便是确定明确的可遵循的规则。
平平凡凡的岗位,我们做的却是不平凡的事业,而合规工作正是我们事业的起点。树立合规意识,合规经营是我行高质量发展的的必然要求,也只有在合规经营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