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这句话出自屈原的《离骚》,是作者对违背是非标准,苟合取悦他人行为的批判。那么大家心中的“合规”是什么?一年前,我怀着憧憬来到中国建设银行,第一次接触合规文化是新员工培训时的廉洁合规课程,那时合规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正式进入柜台工作我才领悟到合规渗透在我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小至操作员密码、柜员私章的保管,大至离柜要锁屏锁箱,稍有不慎就会踏入风险的陷阱。如果说风险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那么合规便是勒住野马的缰绳,作为一线员工,倘若不能从内心敬畏规章制度,那么违规将永远是野地上的杂草,遇风则生。
回顾近几年,从中信银行泄露客户敏感信息到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再到近期的渤海银行28亿存款罗生门事件,银行业一次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么渤海银行28亿存款罗生门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件的原委大概是有一家叫济民可信的公司他的两家子公司一共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存了33亿元存款,今年8月19日其中一家子公司法人收到了渤海银行打来的确认业务电话,询问他企业正在办理的5亿元存单质押业务是否为真实意愿,法人反复确认并没有此事,于是要求银行立刻报警,而银行并没有报警,随后,济民可信发现此前的33亿,已经有28亿成为了华业石化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质押物。而这个华业石化又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他在一年内经历了四次股权变更后,摇身一变为由中石油全资控股子公司控股的“孙子公司”,而9月26日中石油称有不法分子冒充北京华昌置业有限公司名义虚假注册公司,这其中一家公司则是华业石化的全资控股股东。此外这家假国企2019年还欠了约258万税款,给这样一家公司做累积金额高达20亿的授信,尽职调查做得怎样可想而知。更令人震惊的是,根据相关部门初步调查华业石化办理的贷款担保质押业务材料涉嫌伪造,渤海银行客户经理管某表示材料上的印章只要有百分之八九十相似就能通过验印,他提出希望继续将山禾药业的5亿元质押,并称若无法做质押,华业石油逾期将会导致此前质押的28亿被冻结。虽然此事件的真相我们暂时无法得知,但渤海银行的一系列违规操作显然引起了网友们的不满,更让客户丧失了对其的信赖,并且此事还将不断发酵,持续影响渤海银行今后的发展。
合规乃金融之本,也是做人之本,银行业是一个个合规行为搭建起来的巨轮,合规是银行发展之基。自古以来,银行在中国老百姓眼里永远是最安全的底线,只因为“银行”二字老百姓就会无条件的信赖,无数个老人家举着拐杖也要将自己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存入银行,无数的小朋友踮着脚将自己的压岁钱交给银行窗口的叔叔阿姨们。严守合规的底线,用自己的专业来回馈百姓的信赖,不要为一时之快踏入风险的陷阱,侥幸是容不得的。一时的方便和业绩,并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当打开违规的潘多拉魔盒时,付出的代价将是你此前所有的努力都无法弥补的。
“善建者行,合规者赢”我们每一次合规操作都是对合规文化的深度认同,是筑牢思想防线的要求,是保障我行业务发展的根本,将合规文化根植于心中,将合规文化落实与行动中,知合规之事,行合规之道,才能做一名让党和人民信赖的建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