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离韶山不过70公里的长沙,我对其神往已久,却一直未将其提上正式议程。恰逢建党100周年单位组织开展党史教育活动,终于有机会一睹伟人故里真容。
韶山冲离市区不远,下了高铁乘大巴车一路延山路蜿蜒而上,车窗外高楼渐渐稀疏,稻田和树林向远处延伸。不过20分钟,我们就到了位于韶山冲的宾馆。
我们的房间临山,清晨伴着山鸟的啾鸣醒来,推开窗,带着青草味的空气扑面而来。早饭前邀同伴沿着公路慢悠悠地散步,日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落下来,只见两三农舍粉墙黛瓦,与一丛丛野竹相映成趣,路上零星走着几个挑担荷锄的农人,路边的大黄狗似是见惯了生人,自顾懒洋洋地甩着尾巴趴在晒谷坪上晒太阳,一派平静陶然。
除了有红色遗址,韶山看起来与湖南其它乡村没什么不同嘛,我想。
就连毛主席故居也与旧时普通农家别无二致。故居门前两口堰塘,正值夏天,满塘碧绿的荷叶托起几朵亭亭玉立的莲花。泥砖墙,青瓦顶,这十三间半的简陋的农家院落便是主席从小生活成长的地方了。来观瞻的人真不少,但一进入故居,大家都心有灵犀地放轻脚步。屋中还陈列着许多当年的原物:主席一家的全家福,主席少年时用过的书桌、衣柜、床具,以及锄头、耕具、石磨等农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路走一路看,仿佛看到那个胸怀“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抱负的少年在此读书、劳作,又毅然背起行囊走出乡关。
铜像广场和纪念馆离故居不过10分钟路程,我们便走了过去。肃穆的《东方红》乐声隔着老远悠悠传来,到了铜像广场,大家郑重地脱下帽子,一同抬头仰望毛主席雕像。旁边一队小学生穿着校服系着红领巾,向主席雕像敬礼,穿红色文化衫的老年旅游团手里举着一面国旗激动地挥舞,还有带着小孩的年轻夫妇在低声为孩子讲述主席的故事。南南北北,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身份背景迥异的人,不约而同聚集在一起,缅怀同一个人。我们也随着指示将花篮摆到毛主席雕像脚下,并深深向主席雕像鞠了三躬。
广场旁就是毛泽东纪念馆,顺着人流一路走过去,主席的一生事迹、闪耀思想和人格风范都浓缩在这小小一方场馆内——少年时的激扬文字、井冈山时期的了乐观昂扬、长征路上的艰难跋涉、延安窑洞的灯火、西柏坡的星光……“读懂毛主席的一生就读懂了新中国建国史、革命史,也是读懂了半部党史!”旁边一位老人突然有感而发。展馆内展示的除了主席遗物,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了,凝结着国家最尖端科技的舱体与主席俭朴的遗物在这个奇妙的交点碰面,仿佛在娓娓道来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艰难但辉煌的发展历程。
走出展馆,阳光正好,远处传来孩子们追逐嬉闹的笑声,让人一阵恍惚,仿佛一瞬间穿越回现代,又好像还停留在那一段红色岁月。同行的讲解员正好讲到主席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和“韶山五杰”,讲到“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青天”的韶山精神。是啊,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又何来今日这个看似普通却富饶和平的韶山冲,何来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盛世?今天“泯然于众人”的韶山正是先辈们革命成就的最好见证。
下山来在路边的小饭馆喝一碗野菌汤,咂摸咂摸滋味,品味不一样的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