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董事长推荐的《因为有了“你”我站了起来》这篇文章看了好几遍,心慢慢变得深沉下来,这也是现在很多银行人的真实写照,客户经理为了存款贷款寒风中等待客户几小时,只为能够谋面寒暄一下,获得客户的印象;为了完成任务,找同学、找家人、找朋友帮忙完成各个指标任务,面对越来越同质化的同业竞争,不断找寻着新的金融路子,同时也发出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呐喊。 自从上个月参与成都多场景需求讨论会让我对“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有了全新的理解,这何尝不是一种新金融打法,这何尝不是一种新金融路子。通过建立多个生态场景,随着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的物理网点金融服务边界被突破,通过建立多个生态场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我们银行业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增加客户生活与金融产品的高度连接,客户的生活和场景息息相关,获得用户到客户的蜕变,既让客户有了生活中的“小确幸”,同时也增加了客户对银行的粘性。 搭建合适的场景,让我想起了文中普惠金融“小微快贷”产品初代践行者姜子夜,建设银行通过搭建“云税贷”场景,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额度少的问题,面对小微企业客户到账后真挚的感谢,姜子夜才真正被触动,也找到了久违的尊严。未来的工作中,“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同时也被赋予使命感,推进数字化经营,从传统金融产品寻找新的场景切入点,创新新的生态场景,获客、活客,用户不请自来,也就不会出现姜子夜寒风中频于应酬客户的场景。 生态场景来源于互联网,并且现在互联网企业也对生态场景玩的登峰造极,但是,有赖于客户信息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风险、合规风险等挑战,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打造多场景常态化的经营又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也是银行业建立数字化优势的机遇,借助强大的场景生态,有望找到通向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那把钥匙。一般都是以一个共享平台为流量入口,形成一点接入、多场景、多产品、多服务共享的流量闭环。以流量经营的思维,串联起多个生态服务链,包括金融和非金融,实现物理网点、手机银行、公众号多个线上线下渠道服务共享,流量是场景的基础、打造私域流量,极致功能体验和高频应用场景,实现价值转换与挖掘。强化C端突围,激活C端触点,实现批量获客、活客。 如何跳出传统金融框架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空间是新金融的首要挑战,学习互联网企业、国内外先进工作经验,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以“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为核心,面对不同客群进行行业领域的生态场景深耕和细分,生态场景结合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赋予更多的创造性,聚焦客户需求,满足客户和市场需要,是数字化经营的源头和动力。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联系我们 | 加盟合作 | 免责条款 | 招贤纳士
Copyright © 2002-2011, tban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联银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贝邦律师事务所 姜波
MailTo:tbankw@163.com
版权所有:银行界 京ICP备10000166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