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的日常交流实录,在一篇篇家书中,能感受到夫妻二人对儿子浓浓的感情以及深深的牵挂,字里行间处处可见父母对两个儿子满满的爱。虽远隔数万里,但一家人的心始终牵挂在一起。父母会通过照片的胖瘦关心他是否睡眠不足,会在意儿子碰到的每一位老师,会叮嘱与人交往时应注意的礼节,甚至会抠出错别字,他们书信的内容不仅有生活中的各种日常琐事,更涉及文学、音乐、绘画的各个领域,可以时刻感受到傅雷先生极高的艺术造诣和苦心孤诣的爱子教子之心。傅聪的母亲朱梅馥女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虽然分离了,可是心永久在一起,有时书信的末尾也免不了“但望你不要嫌我繁琐”的字眼,仔细想想我的父母也会在我忙碌时匆匆挂断电话,生怕打扰了我的工作,也会在我语气急躁时发来短信问候,这么看来,天下父母爱子的心情可谓是相通的。
傅雷时时刻刻都在叮嘱儿子要谦和有礼,要先学会做人才能成为艺术家:“人越有名,不骄傲别人也会有骄傲之感:这也是常情;故我们自己更有谦和有礼”。这正如我父亲常常把要我戒骄戒躁,认真努力工作挂嘴边一般。虽然我父亲的水平和傅雷先生的相去甚远,但对子女的关怀却是无异的,时至今日,父亲仍然会在我每次回家时叮嘱我,做人要有礼貌,见到人要主动问好,待人要友善。人自爱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然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通过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对傅雷先生未尽的事业来说多少也是一些安慰。他对儿子说:“若你缺少勇气的时候,尽管来信告诉我,我可以替你打气。倘若你心绪不好,也老老实实和我谈谈,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决一些或大或小的烦恼。”这些温柔的话语给了远在异国漂流的傅聪恰到好处的心理安慰,让他从书信中能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回想我学生时代与父亲之间的书信对话,内容大多关于考试,有时也聊聊最近的开心事,印象最深的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与父亲起了很大的冲突,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某天凌晨两点,兴致一来,花一个小时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控诉”他对我的“禁锢”。现在想来,没有觉得记恨或难堪,只是感觉有趣与美好,感谢这样的书信交流伴我度过最叛逆的青春期,也感谢父亲对我的既严厉又温柔的管教。
妹妹去了外地读书,父亲曾在书信中写道:“双双,你的信今天终于收到了,很快慰。你走后,我们心里的矛盾真是无法形容,当然为你的前途,我们应该庆幸,你有那么好的机会,再幸运也没有;可是一想到那么长的别离,总有些不舒服,但愿你努力学习,保重身体。你看,做父母都是这样矛盾的。”这让我想起朋友圈有一个初为人母的朋友这样问过:寒冬来了,你是选择送小孩去温暖的海南,让她待在爷爷奶奶身边;还是选择虽然寒冷但是在自己的身边。大家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却出奇一致:选择送去海南的都是没有当父母的,选择留在身边的都是已经为人父母的。你看,不为人父母似乎难以感受思念子女的痛苦,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从前,你出门品尝美食定不会操心爸爸妈妈在家吃什么,旅游时也不会想着爸妈未曾见过大海,可是看到身边的朋友都有了自己的小孩,不论在哪里、不论在干什么,都会时时刻刻牵挂着孩子。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这样的,一个劲的往前冲,爸妈只能在身后鼓励、等待与期盼。说到底,父母与子女从见面那一刻起就开启了别离,时间越长,距离越远。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其中蕴含着父母的谆谆教诲、饱含着满满的爱,也许就像那首歌“萱草花”里面唱的那样: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放/每一朵可是我牵挂的模样/让它开遍我等着你回家的路上/好像我从不曾离开你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