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高铁去衡山,路上,着实被现在的孩子惊到了。
去的途中,同座位三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位小姑娘。小姑娘看上去四五岁,扎着两个哪吒的丸子头,于是阿姨都说你像哪吒哦。小姑娘顿时回答,我才没有哪吒黑,也没有他的三头八臂。看来对哪吒已是相当的熟悉。随后她妈妈问,今天要背的弟子规呢?马上小姑娘就叭叭叭地背起来,完全没有违和感。
回的路上,在衡山西静等3个多小时,人已疲惫不堪,上车就开始昏昏欲睡。耳边隐隐约约是一对年轻夫妇和孩子的对话声。起初是妈妈、而后是爸爸在给孩子朗读书中故事,挺起来年轻的父母普通话还标准,应该是北方人。妈妈开始吃零食,孩子嘴馋了,也嚷嚷着要吃,于是爸爸说,你背古诗词吧,背出来就吃。我暗想,马上就是静夜思、咏鹅、游子吟一类了。随之孩子问他爸爸,沁园春.长沙还是沁园春.雪。毛泽东的诗词啊,很快,从“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到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虽没有激情澎湃、意气风发,一首沁园春.长沙在孩子奶声奶气的朗读之中完全没错一个字体,被孩子行云流水般背出。
随后孩子爸爸又点了一首“陋室铭”吧,“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洋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我着实地被惊到了,这首陋室铭是高中课本里的吧,孩子这麽小,刚刚四岁多,完全不理解,全篇文言文,需要靠死记硬背。孩子背诵的时候,低着头大概在不断地想,于是爸爸提醒,你抬头看着爸爸,不要低头。
随后和孩子父母聊天,孩子从三岁开始背诵,如今1000多首古诗词已不在话下。回想这几年看的《中国诗词大会》,那些10岁左右的少年站在台上,原来都是这样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