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导致世界经济严重受挫,粮食生产同样受到影响。天公亦不作美,北涝南旱,进一步造成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中美搏奕,西方多国随美国指挥棒起舞,一些稳固的粮食供应链中断,中国的粮食安全受到莫大的威胁。基于此背景,中央出台厉行节约意义重大。
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 “光盘行动”在全国兴起,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响应。《左传》中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李商隐在《咏史》中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奢靡之风、攀比之心更是助长了铺张浪费的社会现象,已然成为时下社会的公害,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警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还就坚决杜绝公款浪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了重要批示。
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一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竟高达上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而另一组数据显示,世界上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平均每年, 1000万人的生命因饥饿而被夺走。两组数据对比,令人震撼,令人颤抖!反观自身,或许在被我们忽视的日常中,我们也曾多次把未吃完的饭菜随意倒弃,也曾认为浪费一点点粮食根本算不上什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舌尖上的浪费”是该引起我们警觉的时候了。
勤俭不是吃苦,而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节约是一种美德,亦是一种智慧。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小餐桌、大文明,承载的不仅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这是古人的美德;“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这是世人的忧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更不能忘记,在社会经济如此发达的当下,全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挣扎在温饱线下。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儿时背诵的《朱子家训》,教会我们树立节俭的理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从一粥一饭、一丝一缕做起,需从自身做起,需从当下做起。珍惜粮食,就餐时适量点菜订餐,避免剩饭剩菜;不相互攀比,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做好“节约”的宣传员和监督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节约粮食,监督和引导身边人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营造节俭用餐的良好风气。于日常之时、于细微之处,争做节约粮食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努力践行珍惜粮食的社会使命,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社会环境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