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上看完余华的《活着》,竟让我辗转反侧,以致失眠。“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我读完《活着》一书之后最大的感触。
最开始,福贵以一个少爷身份登场,败光家中所有家产并动手打怀孕的妻子时,我当时就在想这种人渣无论日后多么落魄凄凉我都不会同情。
然而,当我合上书本是,我的确没有同情,有的只有压抑,是喘不过气。全文通篇都只是平铺直叙,以福贵为故事的人物亲身讲述着他这一生的经历,没有煽情,没有修饰,有的只是经历后悔、心痛、怀恋之后淡然通透。但在平淡直白的语言深处,我却能清晰的感受到生活的冷酷和残忍、生命的渺小和脆弱。福贵的所有亲人都接二连三的离世,每一次死亡都是他灵魂上的一次凌迟。我明白了压抑的根源所在,那就是无法因为不幸责怪任何的人或者事,你只能默默的承受着它,隐忍着它。
或许最开始的我还会将日后福贵所经历的一切不幸归咎于他的任性狂妄和败家,但是读完一整本书的却不会如此。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外因,将他人的不幸归咎于内因,世人总是如斯,最开始由于我对福贵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也认为一切都是福贵咎由自取,可是,通读全书,并非如此,因为本书中从未出现一个可以导致这些悲剧的“坏人反派”。每一个人都在拼尽全力的活下去,但生活总是无情的用一个又个的打击来回应他们的努力。
当福贵决定从头好好生活时,却在城里被抓,远走三年;当有庆在学校里跑步崭露头角时,却因为救人被抽干血而死;当凤霞好不容易嫁给了一个可靠的二喜后却大出血死于难产;当二喜好不容易看开凤霞的死,想要好好照顾福贵和苦根的时候,却被压的血肉模糊;当福贵决定和苦根相依为命时,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福贵并没有被苦难杀死,他还活着,但却比所有人更悲伤,苦难带走了他的一切,仅留下了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伴,他为它起名福贵,更使人心里一酸。
我无法再像最开始那样评价福贵,现在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心情谈论福贵,是同情,是不甘,还是遗憾?不,这一切的一切都太过苍白无力了。
从呱呱坠地那一天起,我们每天或幸福、或不幸地活着,日历一页一页地撕掉,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活着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状态,而思考活着的意义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总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接连不断的幸福与不幸,猛烈的冲击着我的神经。鲁迅说,悲剧时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这部作品一次次地将温情撕碎,将残存的美好毫无情面的摧毁,足以带给读者强烈冲击与冷静的思考。
好好活着,平淡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