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课程中,我们学到排解烦恼和消极情绪的方法有两个方面:“拿得起”和“放得下”。做到“拿得起”需要我们一生都为之付出努力,面对各种不同的压力,我们需要学习各种不同的知识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而“放得下”则是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从烦恼和负面情绪中将自己释放出来,这也是张老师着重讲的部分,我在短短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中对此部分印象最为深刻,收获最多。因此,我想从“放得下”的角度讲述排解烦恼和消极情绪的感悟,从认知烦恼与消极情绪、情感的倾诉与表达两方面来分析“放得下”对排解烦恼和消极情绪的重要性。
对烦恼和消极情绪的认知
烦恼和消极情绪的由自身产生。我原来一直认为烦恼和消极情绪是由别人带给我们的,所以我有很多负面情绪,在生活中也经常与人赌气。但是这种片面的认知,使我成为“受害者”的角色,对周围的人和事情越发感到无力。后来,我遇到更多与我面对同样情况,甚至状况比我还糟糕的人,但是却能比较平和、有效解决事情的人。期初,我惊讶于他们的观点,赞叹于他们的行为,觉得他们的自制力超出常人。后来,我发现他们的想法是真实的,唯一的区别是我和他们的认知方式不一样。
同直播课中张老师说的一致,面对相同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对待它的态度不同,采取的行为差异也很大。这就告诉我们,烦恼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并不是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彼此之间的认知方式。烦恼和消极情绪的产生是我自身价值观对其的评价而产生的。我之所以会感到愤怒、害怕、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因为我大脑的第一反应反馈出厌恶的感觉,而这种厌恶可能只是这件事情没有符合我的价值观。比如,一个人小心谨慎,如果我当时很着急,我就会觉得他是“强迫症”;但是如果我很重视这件事,或许我又会觉得他“认真负责”。其实我们对压力和消极情绪的产生都来源于自身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对情感的倾诉与表达
消极的情绪应该得到充分的表达。张老师分析云南大学马加爵的案例,马加爵面对同学的玩笑,一直客气忍让,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在沉默中爆发,做出了错误的极端的反馈。我们不是圣人,我们无法一直克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让对方知道我们生气、失落、沮丧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埋怨、职责、批评他人,但这并不是表达情绪的最好方式。运用同理心,如果一个人埋怨、职责、批评我们,我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和反击。反之,如果我们坦诚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这就是张老师的所说的“用最少的水扑灭最小的火”。
人是社会性高级动物,人类有着渴望爱、渴望被爱的本能,人与人的交往中沟通中的坦诚、真实尤为重要。小时候,我对自己要求极高,总感觉不帮别人是不道德的,任何一点点自私自利的想法,都可以成为我反对自己、讨厌别人的动因。后来,我又站到了它的对立面,并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是我发现自己并不能完全忽略别人的感受。我意识到我得在自己和他人的相处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我的自我需要可以得到满足,他人的需要也可以得到妥善安置的地方。人对一个人是否是真的关心自己似乎总是尤为精准,人与人的交往中似乎存在一种叫真诚的空气,它的浓度有丝毫降低,我们都会产生不适。
心理学真的很重要。心理学使人们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每一次对自己和他人认知的加深,内心的困惑就可以得到解答。通过组织在线直播课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发送弹幕的方式交换心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学交流平台。感谢张荣华老师的讲解!感谢工行小伙伴们的弹幕陪伴!希望以后可以通过直播课的方式进行更多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