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去西安学习,写了篇西安印象,谈了一下走马观花的粗浅印象。西安古称长安,作为汉、唐等十多个朝代的都城,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非常深厚的历史印记。这样的印记,我可以信手拈来。比如本文第一句话中的“走马观花”一词,就是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蹉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述的是诗人考取进士后在长安骑马游街的得意心情。
西安之所以在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以西安为中心的整个关中地区的地理结构密切相关的。中国古代历史曾经有这么一条规律:得关陇者得天下。周灭商,秦灭六国,刘邦灭项羽建立汉朝,李唐统一天下,都是如此。因为关中地区在地理上是一种半封闭式的结构,所谓“山河表里”,黄河,秦岭和太行山脉构成了这一地区的天然屏障,函谷关(后来是潼关)、武关等关隘提供了进出这一屏障的战略通道。在屏障之内有关中平原的肥沃土地,完善的水利设施和足够的人力资源,这里的经济基础在当时足以支撑起一支在乱世中可以一统天下的武装力量。如果你取得这片土地,你只要守好几处险要的关隘,在天下大乱时你就可以一边静观其变,一边安然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你就可以挥师东进,等待你的就是连接南北的富庶的中原地区。取得了中原,进一步就可以四面出兵,统一天下了。
但是在唐朝以后,关中地区就逐步走向萧瑟和衰败,在全国政治版图中再没有以前的荣光了。这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气候与环境的变化。随着气候变化,西北地区日渐干旱,再加上过度砍伐植被,水土流失,关中地区的水资源逐渐减少。西安周围地区曾经水资源异常丰富,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指的是渭水、泾水等八条河流在西安城四周穿过,现在这些河流大多干涸了。我有次路过渭水时才知道“泾渭分明”这个成语早就成了历史,现在的渭水变成了一条小水沟。水利的颓败,既导致粮食的减产,又导致水运的衰落,而水运在古代相当于现代的铁路运输一样重要。实际上唐朝初期以后,关中地区的粮食就逐渐不能自给自足了,需要通过水运从东南地区运过来。唐高宗和武则天多次搬到洛阳去办公,粮食不够就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农业社会,粮食就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粮食都无法自给的情况下,显然无法去称霸天下的。
从关中地区的兴衰我们也可看出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不是一句空话啊。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联系我们 | 加盟合作 | 免责条款 | 招贤纳士
Copyright © 2002-2011, tban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联银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贝邦律师事务所 姜波
MailTo:tbankw@163.com
版权所有:银行界 京ICP备10000166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