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在讲大与小两个生字时,曾用蚂蚁与大象来解释大与小的概念和关系。他说,对于蚂蚁来说,一碗水就是海洋,对于大象来说,一碗水仅是水珠。为此,老师还引申出一个故事:在一座大山上,栖居着一群猴子,因山上没有凶猛庞大的动物危及猴群们的安全,猴群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久而久之,他们自以为是山中之王了。有一天,一只老虎路经此山,猴群们根本没有把老虎放在眼里,反而嘲笑戏弄它,老虎发怒了,咆哮着扑向猴群……
其实,造成这场悲剧的缘由,是猴群们妄尊自大,未能正确认知大与小的辩证关系。
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柏拉图,曾为大与小与人进行过激烈的争论。苏格拉底天生一双硕大凸出的眼睛,还有一张大扁脸、大嘴巴、厚嘴唇,因而他的辩论对手总是以他的长相向他挑起话题,但苏格拉底不以为然,认为在相貌这个表象上区分大与小毫无价值,惟有实用才是美。他用幽默的口吻说,一般人的眼睛深陷,只能往前看,而我的眼睛可以侧目斜视;至于大嘴巴、厚嘴唇,则无疑使我的吻比一般人来得更有力、更丰润而且接触面更广……无独有偶,著名笑星潘长江先生也同样表现出了豁达的心境:浓缩的是精华!同是面对大与小的话题,两位名人的回答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实用应该才是区分大与小价值的依据。
哲人说,小是大的细胞和坯芽,大是小的量变和发展。事物的发展大都有个从小到大的过程,没有小的阶段就无其大的发展,没有小的参照就无其大的对比,没有小的衬托就无其大的形状。万事万物中,一切事物应该是大有大的道理,小有小的依据,这不仅是生命进化和生存的规律,也是事物发展的有序融合。我们不能因为手表永远小、闹钟永远大而让它们换位,那样会弄出不伦不类的笑话来。
而今,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却将大与小量变成了名誉、利益、职位与权力的计量尺码,他们对“大”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总是喜欢“大”而藐视“小”,仰慕“大”而鄙视小,追求“大”而抛弃“小”。常常因获得了“大”而欣喜,拥有了“小”而沮丧;为了得到“大”绞尽脑汁时时算计,甚至干出了违法乱纪的勾当,为了摆脱“小”而牢骚满腹愤愤不平……另一方面,他们又视“大小”如皮尺,对“小”表现出特别的青睐,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责任、义务,以及一些见不得“阳光”的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千世界每个人的灵魂和境界是可分轩轾的。瞿秋白先生曾云:人如果没有了灵魂,那么还要躯壳干什么?心胸大度灵魂大气的人,他们心里总是有着宽大的胸襟,坚守着大度做人、大气做事及大彻大悟做官;心胸狭小灵魂卑微的人,他们心里老是装着私欲贪婪,心中少信念,政治缺灵魂,精神无支柱,难谋一事、一域、一时,更不可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谋长远。灵魂由好变坏容易,由坏变好就难了。因此,在对待大与小的问题上,我们应该追求心胸的大气和灵魂的大度,做一个“大写”的人。毕竟,防止自己变得卑微、猥琐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