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又称湘子桥,立于韩江之上,连接东西两岸,为广东通往福建、浙江交通要津。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该桥最初建于南宋(1171年),以86只船架设成浮桥,并在中流砌一固定浮桥,取名“康济桥”。后人陆续将其修改、完善,到明朝(1530年)形成18梭船24洲独特格局,它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中间的浮桥可以随时开启,通过大型船只和快速泄洪。明清时期,人们在桥上的亭间进行商业、贸易等交易活动,整座广济桥形成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晨雾中,人们聚集在广济桥上买货卖货,来来往往、热闹的街市应运而生。夜幕降临,广济桥上的街市陆续点上灯火,客船停靠在韩江两岸,游人、商客来往于广济桥上的商户间…….曾有诗句“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一里长桥一里市”验证了当时的画面之美和街市繁华。据说民国时期,潮州的税收收入近六成是来自广济桥的交易。当时的广济桥既是潮州的贸易中心、也是交通中心,甚至可以说是税收中心。
1958年,政府对广济桥进行加固维修,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拓宽桥面,车人均可通行。后又多次修建,2003年以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旧,对广济桥进行全面修复。包括固墩清基、钢桥拆卸、梭船架接、桥面敷铺、亭台筑砌等。总投资9800万,其中拨款3800万,海内外人士捐款3700万。(难怪广济桥门票20元,想想是还银行贷款吧。想着是否贷款还清就不收了呢?) 2007年全面完成,广济桥功能定义为旅游观光步行桥。
如今我们看到的广济桥,桥面是全新铺就的大理石,桥墩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垫高、加固。但透过栏杆,依旧能看到原有桥墩旧貌。桥的另一面摆放有部分原桥墩和桥面,一整块巨石,从20到50吨不等。真难以想象当年是建桥者是如何将其摆放上去的。桥面每隔三十米左右有亭台、共计30个。亭台根据地势不同而建,形态各异,屋顶有圆形、三角形、四方形、扇面等。捐赠亭台修筑者,如今上刻捐赠者姓名,刻在每座亭台的对联和匾额是当年向全国征集而来。站在亭台眺望远方,江风习习吹来,很是凉爽。小鲁反复问,你们此刻是否觉得这是个发呆的好地方。大家则笑曰,不如带一笼茶具喝茶聊天,一帮文艺老青年。部分亭台作为商铺,摆放潮州有名的潮绣、木雕、麦梗剪贴画、瓷器等艺术品。亭台内铁牛矗立,铁牛原来有一对,铸造于雍正二年(1724年),分别利于东西两桥墩至上。1942年洪水冲垮东桥铁牛所在桥墩,铁牛坠入江中,不见踪影。于是有了民谣“两只铁牛一只溜”。或许,铁牛入水能更好地镇水,减少水患吧。
桥的中间是十八艘大木船,行走在上面,毫无晃动感。正是因为这些梭船,广济桥被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称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韩愈当年被贬到潮州,八个月对潮州的兴教育、启明智、解除奴役、驱逐鳄鱼(难以想象唐朝韩江鳄鱼泛滥)做出巨大贡献,后人为了纪念他,特意在广济桥对面山上修建了韩文公祠,甚至连山和江都改名为韩山、韩江。从桥面远远望去,山间隐现一座寺庙,似乎间或还传来木鱼敲打声。小鲁同学介绍,晚上广济桥有灯光秀,配合当当当音乐声,光彩耀目。可惜时间原因无法留宿,那就留一点遗憾,为下次再来找个借口吧。
返回路上我在想,现在的广济桥是否已失去了创建者的本意,桥仍旧是那座桥,却不再关乎交通和人们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