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北京,柳絮飘飘,万紫千红。我有幸被省分行选派到《建设银行报》,参加总行第一批跟岗培训,和另外七位来自不同省份的通讯员一起,到编辑部学习三个月。
良辰美景,天时地利人和。好时光总是过得好快,回望这三个月,虽然时间一分一秒不停地流逝,但我在内心刻意将其“慢”下来,以细细品味这段时间的美妙,好好凝神打磨自己的浮躁与粗糙。
初来乍到,适应北京的饮食和环境,是首要考虑的事情。
比起湖南的精致小菜,北京的饮食透露出自己的特色:简单、粗犷、实在。更为特别的是北京菜吃不到辣椒味,作为地地道道的湖南人什么都好说,就是不能没有辣椒。所以,一到吃饭的时候,其他七个小伙伴就拿辣椒的事调侃我,我也只能是“干瞪眼”,故意摆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但内心确是满足,为我们有缘相聚北京而高兴。后来,我买了辣椒酱,才找回到那熟悉的家乡味道。
北京气候干燥,不像南方阴雨潮湿,来的时候特意准备了家乡自产的菊花,给自己下火,也为浮躁的内心“降降温”。由于北京风大,时不时扬尘飞舞,因此,口罩是必备的“神器”,也让我知道了,为什么北京街道上带口罩出行的人很多。
呆在北京,工作节奏突然慢了很多,有更多时间读书和写作。
以前是清晨一跃而起,吃饭是吞,走路是跑,不是在营销客户,就是在去营销的路上,每天过得像打仗似的,要的就是“效率”、“速战速决”。但在这里,对于文字工作却是“大忌”,一词一句,都要咬文嚼字,甚至文章标题都要反复斟酌几番。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从组稿到见报,需要经过很多流程,从选题、组稿、改稿、对稿、签稿和排版,一个“改”字贯穿始终,为的就是出精品,创佳作,追求更高质量的文章,让文章有更多阅读价值。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稿环节,就是审核各版面文章的内容和质量,还有就是看看有没有跟其他版面重复。对稿虽然仅仅是十多分钟,但是,每次都收获满满。
在这个环节,可以了解到总行最近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产品,以及各分行的特色做法、工作亮点、营销成果,同时,也会对每一篇稿件进行“把脉”,对质量高的文章,会指出其亮点;不能见报的,会进行点评,然后提出改进建议。让我仿佛回到了学校语文课堂,老师在教,我们在学;老师在讲,我们在听。然后你把作业交给老师,等待老师的批阅。
每次对稿的时候,编辑部常青处长总说:“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对内对外,对客户对全行,文章的角度和用词都有讲究,稍微写得不恰当,会出大问题。所以,编辑部的工作节奏虽然慢,但是,工作起来确是实打实的认真,有时候,为了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会打电话给作者反复沟通,编辑老师们每天会为自己的版面,需要去收集很多素材和稿件,力求做到全面、准确、真实。
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从最初的懵懂粗糙,到后来的熟悉精细,再后来,上午跟老师们谈论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下午便与老师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发散性的碰撞;从单一文章的交流,到整个版面的交谈,都是对自身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的一次提高和升华。
有人说,每一次走过的路,都是自己的一次经历,有些经历因为赋予其特殊意义而刻骨铭心。在这次总行跟岗学习期间,我既学习了写作知识,又磨平了自己的浮躁与粗糙,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满载而归。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我将以梦为马,学以致用,争做全行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先锋队和排头兵,脚踏实地,担当作为,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