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卡罗尔《终身成长》。书中作者把人的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两种,它们分别对应着人在面对成绩和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别,主要在于个人对自身能力的看法和评价。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败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他们只会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展现兴趣,并且认为人需要不断去证明,害怕被评价,害怕冒险,遇到挑战就会退缩,并且担心自己出丑,制作能力之内的事情,思想被故步自封住了。
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能力是后天培养的,失败只是自我成长获取经验的一种方式。他们会对提高他们水平的信息高度关注,并且认为人的能力是不断成长的,他们会拥抱挑战,从批评中学习和进步,他们更关注如何激发自己的能力做到更好。
遇到同样一件事情,两种不一样思维模式的人做出的反应也往往截然不同。比如一个年轻人,经历了非常糟糕的一天。测验分数下来了,自己在平时擅长并且喜欢的科目上发挥失误仅仅考了30分,非常沮丧难过。晚上准备回家的时候,又发现自己车上还被交警叔叔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的罚单。这时候肯定心情更加糟糕,打电话想给最铁的哥们吐槽下今天的遭遇,打了几次竟然一直都是无人接听。
如果你遇到上述情况,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怎么做?
有一种人,他们可能会自暴自弃,不停抱怨。我没考好,就是我不如别人聪明,能力不如优等生。不管怎么努力,也考不好。人也倒霉,整个世界好像都跟我过不去,连我最好的朋友也开始嫌弃我放弃我了。
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会想:最近这门功课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我得加倍努力,在期末考试之前把前面落下的功课都补回来。下次停车的时候也得更加小心了,现在我得先去缴清这次的罚款。兄弟没接我电话,会不会是遇到什么事了,我亲自跑一趟他们家去看看,有什么地方或许我能帮上忙。
很显然,第一种人的想法,完全就是悲伤情绪逆流成河。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顺”事情当做一个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而第二种人,恰恰相反。他非常乐观和积极,面对生活中许多不幸或者糟心的事情,也没有失去信心,准备好了直面挑战,继续奋斗。
阅读完《终身成长》,我们会对比发现,往往都是在还没开始尝试某件事情之前就开始自我设限,大多数固定型思维者的努力程度都还没有触碰到所谓的能力天花板,却先自己设定了一堵会阻碍自己成长进步的墙。成长型思维者则成长得越来越好,带来了满满正能量。要让我选择,我选择成长型思维,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