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浙江宁波市奉化区市民何先生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时,对行政服务中心人员将“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的用语表示为通俗易懂的“工龄”大为赞赏。何先生说,“原先我看到‘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这个说法,根本不知道这就是常说的‘工龄’,现在工作人员将审批事项中的一些拗口的术语转化为群众用语,这个小小的改变,为我们带来了大大的方便”。
宁波市奉化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做法,其实也值得我们学习。
目前,我市“创文”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服务行业文明化服务、规范化服务和“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承诺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好评。但是,服务行业中的一些专业性强的名称和术语,有时成为了文明规范高效服务的“瓶颈”,使一些老百姓感到“不知所云”。比如一些银行的柜面业务中,营销的各种产品门类众多,品种宽泛,每只产品都有自己独自的名称或术语,工作人员也大都用专业术语进行表术。对银行业内人员来说,这些专业术语具有规范性、准确性,便于内部交流且能概括表达。然而,这些专业性较强的术语,给一些客户尤其是一些中老年客户带来理解不便,甚至给他们造成困惑和歧义。比如营业网点早上准时开门营业时,有时因塞车运钞车未能准时到达网点,客户一时取不了现金,如果向客户解释时用专业术语:“头寸”还没到,请稍等。恐怕大多数客户并不知道此时的“头寸”指的就是现金。又比如将“信用卡可透支的金额”说成专业术语“信用卡额度”,又会使一些客户觉得云里雾里,找不着北。
多来些“接地气”的老百姓用语,少说些让人雾里看花的术语,是服务行业提高沟通效率、加强优质服务的方法之一。我们不妨将术语用于内部,将通俗易懂的“接地气”语言面对老百姓,并将此作为一种打底功夫,应该是满满“双赢”的事,也是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