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通过传统的支付渠道、多样化的信用支付工具,方便灵活的服务手段,在社会经济活动各项资金清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过去,这是商业银行独有的业务优势。但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兴起,以“支付宝”、“微信”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异军突起并日益壮大,很大程度上已经打破了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原有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随着线上支付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支付结算渠道不断扩大,支付结算的风险也在上升。因此,身处这个深刻变化的时代,商业银行要想保持支付结算业务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在保障支付渠道安全的情况下乘势而为,适时推出多样化、便捷化支付结算方式和工具。
一、支付结算的意义及创新支付结算方式的迫切性
支付结算其实质就是以银行信用流通代替现金流通,完成各项资金的清算,从而便利经济交往,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支付结算体系的发展与支付效率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正因如此,近年来,以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快速推进,交易规模日益壮大,对传统商业银行及人们的消费方式产生了根本而深刻的影响。当前,商业银行为适应市场的新变化,通过信息技术支持,物理渠道转型,支付业务实现电子化、网络化,以龙支付、手机银行、聚合支付等为代表的新型支付模式正稳步向前,快速成为商业银行的转型方向和战略选择。因此,面对挑战,支付结算业务在体制、产品及服务方式上的创新,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中的迫切需求。
二、创新支付结算方式的实现路径
(一)加快结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支付互联共享
要加强对我国支付结算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完善与其战略配套的经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以此提高我国支付结算服务市场的效率和承载能力。通过完善电子支付链,促使业务向零售银行业务和互联网银行业务转型。此外,商业银行也可将客户数据在银行间共享互通,打通支付资金转移渠道。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各家银行的重复投入,降低支付产品的创新成本,也为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互联互通和协作开放的内外合作,应成为银行支付创新活动的重点,商业银行要创新跨界合作领域,将支付服务嵌入到具体消费场景,与网上购物、社交媒体、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生活场景紧密结合,成为连接消费者、商家、商品和服务的纽带,做大做强支付市场蛋糕。
(二)重塑业务交易流程,实施个性化的支付产品战略
支付的本质并不仅限于资金转移,更重要的是支付本身能为人们提供什么,带来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做到,与客户贴得更近,为客户做得更多,让客户体验更好。优化客户体验成为增强客户粘性、吸引潜在客户的关键行为和战略举措。商业银行应深化交易银行理念,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即时和个性化的支付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动支付结算业务的转型升级。商业银行还应细分市场、区分客户群体,根据不同目标客户的特点,将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支付服务,真正构筑起以人为本的支付服务体系。
三、新形势下支付结算的风险考量
(一)完善政策法规,防范支付风险
支付结算方式的深刻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现行的支付结算法规制度很多已不适应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要求。新形势下,应以支付结算风险的防范、支付结算工具的实际操作为重点,进行修订和完善,为新时期的支付结算运用体系保驾护航。应建立严密的支付结算风险监控预警体系,设置化解和规避结算风险的第一道防范屏障。商业银行要重视支付结算风险防范,充分认识风险防范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的内控管理,尽快建立支付结算风险保障机制,加强预警监测。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结算工具认知度
适时员工加强支付结算业务的培训和指导,使基层行和业务人员熟悉具体业务操作。完善内部控制和制约措施,防止业务风险的发生。此外,银行应采取各种方式对企业和社会开展支付结算业务的风险宣传和提升,倡导自主支付结算品牌,使企业单位熟悉并灵活合规运用各类支付结算工具,从而提高支付结算工具的社会认知度。
(三)强化内控,建立会计检查及整改制度
强化内控是银行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重要保证。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内控管理,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柜面操作,切实加强风险控制。会计检查是防范操作风险、及时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会计检查工作的监督控制作用,根据银行内控需要创新检查制度,明确检查范围、检查手段、检查频率、检查形式。加大防范核算、内控、操作风险的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积极组织整改并进行相应的责任认定,通过严格问责,提升检查的震慑力,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