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消费信贷的流行,一些不法分子也打起了这方面的主意。我行业务中心就监测到数起涉及消费信贷类APP的风险事件,不法分子仿冒贷款客服人员联系并帮助客户申请贷款,在获取客户信任后以提前还款为由诱骗客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向其主动转账,骗取客户资金。 这类案例的作案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步:不法分子通过贷款相关的QQ群、微信群等社交工具发布小额贷款消息及链接,以收取保证金或手续费为报酬承诺帮客户申请贷款,诱导客户添加不法分子好友;第二步:不法分子利用获取的客户信息,通过“趣店”、“钱大掌柜”等小额信贷类APP进行小额贷款申请;第三步:贷款到账后,不法分子声称客户信用评分不够,需要缴纳部分保证金作为担保,一定时间后退还,并诱导客户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向不法分子转账。由于贷款到账,客户对不法分子充分信任,即按照指示向不法分子账户转入资金,结果资金被骗走。 由于客户对贷款的急迫需求和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缺乏了解,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一方面,同意授权不法分子进行贷款申请的客户,往往有较迫切的贷款需求,从而成为此类欺诈的目标;另一方面,此类客户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缺乏了解,特别申请渠道及还款流程一无所知,造成了容易轻信不法分子,完全按照其指示操作。小额消费信贷类APP成为作案的资金来源。在目前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小型金融公司都在拓展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市场的情况下,银行消费类信贷有较严格的征信审核,大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消费信贷类往往有自己的大数据信用评级体系及较完善的身份认证手段,而小额消费信贷类APP征信审核不严或缺失,在身份验证不完备的情况下即可发放数千元的消费贷款,从而成为了不法分子作案的首选资金来源。作案手法刻意避开银行端交易,风控识别难度较大。不法分子实施欺诈的过程中,申请贷款通过互联网信贷类APP进行,且在贷款到账充分获取客户信任后,诱使其绕开银行渠道,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向不法分子直接转账。通过第三方平台转账对于不法分子来说缩短了销赃路径,对银行来说无法获取交易对手账户信息,提高了风险侦测难度。 建议各网点要向客户宣传正规合法的贷款申请渠道,向客户宣传和普及线上小额贷款类欺诈风险的作案手法和识别方法,提升客户信息安全及防诈骗意识。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联系我们 | 加盟合作 | 免责条款 | 招贤纳士
Copyright © 2002-2011, tban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联银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贝邦律师事务所 姜波
MailTo:tbankw@163.com
版权所有:银行界 京ICP备10000166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