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初当“省行作协会员”的激情,今年我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向建设银行报投稿,热情讴歌株洲行涌现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成功上稿5篇。
愚者千虑,偶有一得,不揣浅陋,与各位通讯员及写作爱好者分享。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与很多通讯员一样,常常苦于本单位没有能上建行报的“好料”。为挖掘“好料”,今年初,株洲分行办公室送来“及时雨”,推出“开放、共享”的新政策,对市行网站有价值的信息报道,鼓励大家相互探讨,进行“深加工”,力争上建行报。市行网站每 年发布信息上万条,只要“掘金”有术,不愁挖不到“真金”。
今年初,因“钱荒”闹得贴现也规模紧张,利率飙升。我看到网站发布的<<破局“钱荒”——南华支行拿下湖南行首单“票据收益权类”理财业务>>,觉得在全国有指导意义,于是深入挖掘,抓住用“新”理财产品解决票据贴现“成本高、规模紧”难题的实质,突出在“新”的环节上选材立意,写出一篇新闻特写《一“贴”即灵》,很快在建行报发表。
“无米”难为炊,有“米”甚至有“好米”,也不一定上得了建行报。还得研究报纸版面,投其所好,才能事半功倍。要做到“顶天立地”——既要熟悉基层的情况,还要掌握建行报的宣传方向,摸清版面编辑的选稿要求。编辑喜欢立意新颖,个性独特,读后有收获感的报道。我自制了建行报的《收藏夹》,对报纸上的好文章、好标题,分门别类复制、收藏,随时借鉴参考,寻求突破,力求新奇。七月份,我看到分行网站发布的<<株洲分行成立110服务中心>>,眼睛一亮,脑子闪过很多优服的报道,大多是写服务客户的,写内部机关为基层提供快捷优质服务的还没有,于是我深挖这项举措推出的背景,集中笔力,突出推出后的可喜变化,以典型事例开头,以基层的赞誉结尾,改写成《点赞110》,很快见报。编辑稿源丰富,对标题精彩、段落分明、文字流畅、用词贴切、差错少、能省心的稿件肯定爱不释手,另眼相看。五月份,我看到分行网站有篇《坚持就会结硕果——田心支行成功中标30亿元短期融资券主承销商资格》的报道,讲述了我行在八家银行参与的激烈竞争中包揽两个标的,成绩振奋人心,作者把过程写得很详细,对结果也进行了分析预测,我一看觉得有亮点,但需割舍、提炼,于是进一步浓缩主题,寻找视角,写出一篇特写《一箭双“标”》,精心打磨,还请人“吹毛求疵”,觉得能给编辑好印象、给读者好感觉,才谨慎发出,很快见诸报端。
建行报随着稿源的增多,质量的提高,没有显著特色,上稿越来越难。今年我另辟蹊径,在投文字报道的同时,瞄上图片栏目,试投图片报道,双管齐下,两手都抓,让编辑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自己也小有收获。四月份,分行网站有篇《老人突发心梗 我行工作人员紧急救援》的报道,这样的稿子上建行报可能性很小,我便从中遴选了一张我行员工与120医务人员一道把老人从地面救起抬上担架的照片,用“成功救援心梗客户”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保护消费者权益、优质服务的主题,投到一版的“新闻快照”,一投即中。七月份,网站有篇《洪水无情,建行有爱——株洲分行员工为三门镇受灾群众送去急需的爱心物资》的报道,当时通讯员投到建行报,不中。我发现,当时救灾的报道很多,基本上是内部抗洪防涝、抢险救灾的,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建行大爱的报道很少,于是,我换个思路,从文章的配图中,精选了一张我行员工背着爱心物资码在仓库的照片,以《慰问洪灾最重的三门镇》为题,发到二版“分行剪影”,很快被采用。
虽然,我今年在建行报上发表了几篇“豆腐块”,在市分行算“高产”,其实,我投稿数量远不止这些,可以说,既饱受了写作的艰辛和屡投不中的打击,也享受了写作带来的快乐。每当写好一篇稿子发出去,就像孕育了一个小小的生命,有一份希望和期盼,一旦见报,就有一分自豪和成功的喜悦,这种奇妙的感觉,才是我写作的动力源泉。(谭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