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曾学过那么多诚信的名言警句。诵于口中,却不一定付诸行动。偶然间,我发现,原来诚信,一直在我身边,它是一种坚持。
小区门口,常有一个老人,推着车,车中有破铜烂铁,一看便知是收废品的营生。我时常进出小区,总能看到他踏在板车上,拉长了嗓子吆喝着:“卖旧货——卖旧货 ——”他身上的衣服虽旧,却一直整齐着。我甚少注意到他——一个收废品的!
一日,正值夏秋交替之际,母亲忙着收纳东西,收拾出了一堆没用的物件,便让我去叫收废品的。我走出小区,老人正踏着他的板车在在小区附近转悠,我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他便随我一路到了家门口。
母亲早已搬出了东西,道:“哎,这些东西替我秤一秤,多少钱一斤?”老人局促的搓着手:“先,先秤吧。”母亲瞧了一眼道:“你的秤有没有问题?会不会少啊?”我见老人严肃的说:“不,不会。短斤缺两的事儿,俺从来不干。”
母亲看了看,扭头进了屋,临走时,还不忘扯了我一把,向老人的方向怒了努嘴,示意我看着点儿。我明白母亲的意思,最近总有些黑心商贩,在秤上动些手脚,欺骗顾客。
我像监控摄像头一样紧紧地盯着老人,他却似乎没有发现我心里对他的提防,话音刚落便开始忙活起来。午后的太阳照在身上有点热,没一会儿,我就懒洋洋地坐在台阶上,只见他一双布满青筋又干燥的手,从板车上拿过一杆秤,那秤又黑又脏,是极老式的那种,仿佛是上世纪遗留下的老古董。他用手把秤砣拨向零点,要过秤了,我心里一激灵,连忙打起精神看着他,怕他做手脚。
他调完了秤,动作麻利的把废纸扎成一捆,用秤秤重,由于废品多,得分好几次秤,但每次秤完都主动给我看刻度,我暗暗计算斤数,又乘以单价。他动作很快,只一会儿,便秤好了。我叫母亲出来算钱,老人从怀中掏出钱,点好,递给母亲。母亲接过钱,问道:“是这么多吗?”老人点了点,斑白的头发在风中摇曳着,“缺斤短两的事儿,俺从来不干。”说罢,便踏上车,走了。
自此以后,家中凡有废品,都叫老人来收,每次他都是沉默地做完打包、过秤、算钱等一些列工作,从来没有缺斤短两过。他总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缺斤短两的事儿,俺从来不干。”现在,我明白,这就是诚信。老人一如既往的公正做生意,不正是为了诚信两字吗?始终如一,原来,诚信,是一种坚持。
最近一次回家,又是夏秋之际,收拾完杂物,我习惯性的走出小区,去找那位老人来收废品,却发现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中年男子,还是一样的板车,一样的秤。陆续找他收过几次废品,他与老人一样都恪守诚信的基本准则。更多的时候,我开始相信,诚信已不单单是一份一直以来的坚持,更是一种责任与传承,是一代代所流传的美德。
诚信,就在我身边,他就是对自己内心的承诺,不曾改变。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那位老人还有那位接替他工作的中年男人,也许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但他们的行动,却在向很多人传递这句话最准确的意思。
“卖旧货——卖旧货——”风中揉进了中年人的吆喝声,诚信,是他坚守的责任,那吆喝声飘得极远极远——那是,诚信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