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合规,夯则强行”,诚然。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下,我越来越有种感触,那就是——自己在时代的洪流中,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推着在高速公路上疾驰。规章制度、业务规范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轨道、护栏、警示标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约束我在正常的轨道上安全、快速地行驶,奔向未来。
一路上,我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匆匆行驶,他们有的稳妥、有的灵活,带着自己的风格,遵守同一种规则;但还有另少数人,他们身负伤痕、带着枷锁、被迫停在了某个角落,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远行。我有时在想,让那些人被迫停下的路段怎就那么“凶险”?真的全是路段本身的“安全措施”不够吗?我看未必,因为在所谓的“安全区”一样有不幸发生,在所谓的“高危区”,除了极少数人栽了跟头,其他人都安全通过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案件发生的关键不在于路,而在于人本身,在于人对自我的控制。
著名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曾在他的作品《变形记》中这样描述:女主角美狄亚哀叹:“一股奇妙的力量牵引着我向前,情欲及理性各自朝不同方向拉扯着我。我很清楚哪一条路是正确的,心理也很认同,但我却踏上错误的路。”
这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对人性的经典解读。人,是存在于激情与理性之中的矛盾体,这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早已有了充分论证。激情源于欲望、本能,可以激发人无限潜力,但太易放纵,就像一头大象,强大而富有野性;而理性则趋于真善美,可以指引人开启智慧源泉,但有时他很脆弱,就像骑象人,地位崇高但力量不足,关键时刻很难起到悬崖勒象的效果,于是就有了之前的哀叹,就有了无力挽回的痛苦和悔恨。
所以,如不能正确平衡内心中激情与理性的关系,不论我们在哪个岗位工作,规章制度有多严,或许不幸也最终不可避免。因此,为了不重蹈前人的覆辙,于每个人自身而言,找到内心的平衡十分必要。
内心的平衡要如何寻找?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长期看书,向大师、先贤借取智慧;通过梳理与思考的循环反复,终于,我找到了三个有效方法。
一、让自我获得更多的幸福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现代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之一,坦普尔顿奖获得者,乔纳森•海特,在其著作《象与骑象人》一书中写道,人追求幸福的具体目标共有四种,分别是工作及成就、人际关系及亲密关系、宗教及精神生活、对社会贡献及留给社会的遗产。不论追求何种目标都是有好处的,但并不一定会有同等的幸福,平均而言,全心全意追求成就及财富的人所能享受到的幸福,比不上追求其他目标的人。
根据人的特点,一个高目标达成之后,幸福感仅存在几秒钟到几天不等,之后更多的是“接下来要做什么?”的疑问,这时丧失目标后的失落、空虚与迷茫等负面情绪会接踵而来。当成功降临时,我们仅感受到了一点点短暂的幸福,久而久之我们会不自禁贬低自己的成就,认为自己的努力不值一提。严重时会对自我产生否定、感觉生活枯燥乏味,在负能量的恶性循环中一步步迈向深渊。故, 莎士比亚说:“成功之时,一切已结束”。
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尝试,将自己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工作成就和财富增长,还可以将精力分配在建立美满的家庭关系、丰富精神世界、以及贡献社会的快乐上,这样有助于我们感到更加愉悦、满足,让自己持续保持年轻、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放下执念,雨过天晴
2017年5月17日晚7点,建行常德市分行组织观看了安全警示教育片《不可逾越的底线》,其中就有一个经典案例——浙江绍兴陈慧君金融诈骗案。因为一句迷信的“贵人”,居然让这位能力出众的美女行长沦落到了参与诈骗集资的犯罪活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直到最后陈慧君站在法庭面临审判时,她还坚持认为主谋曹兵远,是比她亲哥还亲的人。虽然陈慧君参与犯罪的诱因是“封建迷信”,但事件背后的始作俑者其实是一个人偏颇的执念,因为执念“不正”,致使这位女行长的精神世界崩溃,最后导致了各种荒谬的所作所为。
佛曰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舍弃执念,可获大自在。不论事情大小,当一个执念逐渐让我们冲昏头脑时,不妨静下来,想一想 ,体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慧。
三、心存敬畏,传承美德
当代社会越来越发达,由于对效率的不断追求,相较以往,人们变得更注重“如何解决眼下问题”,而在传统美德的传承方面,减少了应有的思考和行动。“结果导向”和“能力唯上”的思维模式,逐渐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规章、规范应有的敬畏,这些都是我国现代化发展不够协调的具体体现。社会因多元化导致了“道德观”的不一致,从而在社会层面形成行为失范,在缺乏 “群体共同语言”的社群中,每个人因“个性”被彼此分离,所以现代人较过去更加烦恼、寡言、孤独和不被理解,于个人而言体现最多的就是“缺乏归属感”。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在“任务高压”下,现代人越来越爱打“擦边球”,所以即便当前违规成本越来越高,但 “河边湿鞋”事件依然屡禁不鲜。
古语云: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在工作高压的发展现状下,多重视发扬传统美德,多加强个人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尊重,能有效填补心中那份“归属感和敬畏感”的缺失。若长期践行,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行为规范”将于每个身上得到升华,使冰冷的规章化成充满人性魅力的风景。(三闾桥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