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2016年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多次被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授予一级技术能手、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称号,51岁的黄祥文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过众多荣誉。然而,最让他骄傲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参与研发的新系统既方便了客户操作,又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
20多年来潜心钻研,他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为精通编程的“行家里手”。一个个增能提效的程序,一枚枚闪耀的奖章,见证了他从平凡到非凡的匠心之路。
迎难而上 半路出家自学编程
1984年入职工行的黄祥文,原本是一名普通的会计核算员。说起“入道”“程序猿”的初衷,他幽默地调侃道,起初就是为了“偷懒”。九十年代的传统银行会计核算,有大量环节需要手工处理,往往依靠人海战术加班加点。他发现,很多重复性操作可以借助电脑程序化繁为简,于是决定自己动手设计会计核算程序。
想法很好,做起来难。高中毕业的黄祥文对计算机语言一窍不通,指令代码中的英文词汇几乎全不认识,零基础起步,难度可想而知。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住,白天完成繁琐的日常工作,晚上挑灯奋战到凌晨。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他一头扎进了编程的学习中:不认识的英语单词翻词典一个一个译出来,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记下来向行家请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背下了500多个编程基本指令和200多个常用函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年的苦心钻研,1995年,他终于开发出了人生中第一个单机版的贷款计息操作程序,为当时所在的支行节约数十人力,业务处理效率提高十倍以上。而这只是个开始!
经他研发并投用的“神器”越来越多:能代替柜面每日上百笔转账业务的代发工资系统、能有效压缩运营成本的凭证集中配送系统、智能回单打印系统、内部账户监控系统、前台报表集中监测系统、ATM异常账务集中处理系统…… 30多项高效新应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双剑合璧 立足岗位显身手
技术与业务的结合,让黄祥文在武汉工行系统内小有名气,脱颖而出。2003年,他调入武汉分行运行管理部,负责地方特色业务和银行代理业务的核算流程设计与优化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多年积累的会计核算业务功底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2009年12月,武汉市电子缴税业务实施运营模式改造,由地方横联转换为全国横联方式,黄祥文用业务改造的完整思路和方案,争取到这一业务在工行的优先试点投产。用三个月的时间,他提前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得到了武汉人行营管部的高度肯定,并被授予“TIPS电子缴税业务推广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武汉全国横联TIPS电子缴税业务从此被打上了深深的工行烙印。
代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是银行根据财政单位或预算单位签发的支付指令,办理财政资金支付与清算的业务。在高峰期,武汉工行一度承担了全市近70%的支付份额。针对当时该业务存在的省、市、区三级代理自成体系、核算标准和流程不统一、柜员信息录入工作量大、易出现串用交易等问题,他设计提交了业务改造方案,并担任该项目总负责人,2014年7月,全新的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交易在武汉市全面上线,获得了内部效率提升、外部服务优化双赢的效果。
攻坚克难 技无止境谋创新
33年了,工行这个平台成就了黄祥文;而工行的每一次变革,黄祥文既是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2015年,武汉工行正式启动智能银行推广项目。项目投产、推广的重担落到了通晓业务与技术的黄祥文肩上。从资料搜集到架构设计,再到多部门协调对接,大量繁杂的基础性工作,他有条不紊地有序推进。仅用一年多的时间,武汉工行220多家网点全部完成了智能化改造。这在全国同业都首屈一指,各地银行同行纷纷前来学习。在推广过程中,他展示了在数据分析方面惊人的才能,研发出对口的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提取后台业务流水数据建立本地的数据库,进一步挖掘智能化网点运营潜能,按照不同网点类型进行业务、产品组合,形成武汉工行独有的智能化服务品牌。
“金融行业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新的需求也会不断出现,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艰辛挑战很多,但我感到其乐无穷。”已进入天命之年的黄祥文干劲不减当年,他说只要工行系统运行有需求,他优化研发的脚步就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