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号称山水洲城,山是岳麓山,水是湘江水,洲就是橘子洲了。橘子洲的地理位置尤其得天独厚,矗立在江水之中,一边与山相对,一边与城相望,站在州上,西望层峦耸翠的岳麓山,东瞰湘江风光带的繁华都市,可以把山水洲城的景致都看个遍。
五一节假日天气不错,于是与家人到橘子洲游玩。站在芳草萋萋的岸边,眺望波光粼粼的江面,郁郁葱葱的岳麓山,确实让人心旷神怡。
橘子洲不光景美,还侵染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就在这里。唐末李珣写的《渔歌子•荻花秋》形象地描绘了一千多年前橘洲的江景。“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酒盈杯,书盈架,名利不将心挂。”洲上有历史遗迹朱张渡。南宋乾道三年,理学大师朱熹从福建专程来长沙造访岳麓书院山长张栻。朱熹在长沙逗留了两个月,著名的“朱张会讲”由此展开。朱张二人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朱张渡口曾经多次显现两位先贤的身影。橘子洲上曾有江神庙、拱极楼等很多建筑。江神庙始建于六朝梁时,名为水陆寺,原是一座佛教寺庙。清雍正八年,雍正皇帝命江南各省“祭祀江神,以利舟楫”,于是湖南布政使赵城将水陆寺改为江神庙。清咸丰二年,太平军进逼长沙,与清军在橘子洲头和洲尾大战两场,州上多数建筑都毁于战火。清末长沙开埠(1904年),在橘子洲上设立长沙海关,英、美、德、日等国也将领事馆建到了洲上,一些洋行跟着进驻。当年的橘子洲,据说有200多户人家,人来人往,喧闹不息。我外公一家就曾在洲上住过,据家里的老人回忆,当时江面来来往往都是外国的货轮,很是热闹。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洲上的老建筑没有多少能保留下来。如今洲上的江神庙、拱极楼都是近年重修,美孚洋行的住宅也是在旧址基础上修葺一新。
当然,最让橘子洲在历史上出名的,还是1925年尚是一介书生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写下的那首《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天问般的词句,直接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这个曾在此指点江山的千年古洲仍情有独钟。他每次回湖南,只要时间允许,都会重游橘子洲。或在橘子洲头前的湘江中游泳,或直接从湘江中登岸橘子洲,或乘小车到橘子洲视察。如今,橘子洲头建立起总高度32米,长83米,宽41米的青年毛泽东雕 像,纪念这位伟人在橘洲留下的痕迹。
城市中能有这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和历史传承的游玩景区,是长沙人的幸福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