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毕业工作已近7年,却因为一次难得的培训机会再做了一回学生。2016年7月,经过三轮面试和GMAT考试,我获得了新加坡财富管理大学财富管理硕士学位项目的学习机会,也成为项目开办八年多来湖南行参加该项目的第一人。
全班47名学员分别来自15个不同国家的金融机构,有亚洲各国中央银行的Central banker;也有像我一样的来自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还有来自投行、证券、咨询公司、私募的精英们。由于学员均为在岗人员,培训需要兼顾工作,一年的培训学习被分为了5个模块。每个模块2-3周,每周学习6天,每天学习9个小时,9小时以外则会根据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分组进行案例的分析、讨论和演练。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项目还邀请私人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公司对我们进行实操的培训。我们也会受邀到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瑞士信贷、桥水基金这些著名的金融机构进行现场观摩。作为项目的另一个亮点,每年的3月学员们会去到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的发源地瑞士,和以资产管理、对冲基金和金融创新闻名的美国实地学习。
到目前为止,培训项目已经完成了80%,也完成了瑞士、美国的学习部分。三个不同的国家、三所不同的大学,许多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这样的学习经历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是对于财富管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
新加坡
关键词:亚洲金融中心、新加坡管理大学、财富管理专业硕士
初对新加坡的印象就是一个小小的、干净的花园城市,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可以从东海岸到西海岸。而Marina bay那一栋栋耸立的,亮着国际著名金融机构标识的高楼,城市里西装革履疾步穿行的人们却时时提醒着你,这里是亚洲的金融中心,500多家本土和国际金融机构正在为全世界的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着优质的金融服务。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新加坡金融机构管理的AUM已达到1.82万亿新元,仅居瑞士之后。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法制体系、宽松的税务和商业环境,新加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这里作为亚洲的落脚点,也成为亚洲高净值个人客户海外资产配置的首选,成为重要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
我们在新加坡学习的地方是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是新加坡5所公立大学之一,是亚洲顶级的财经类院校。学校坐落在新加坡市中心著名的乌节路上,也是新加坡唯一一所在市中心的大学。我们就读的财富管理硕士项目是目前亚太地区首创的财富管理专业硕士,被《金融时报》评为全球同类课程第二,旨在为不断壮大的财富管理市场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课程由新加坡管理大学,淡马锡子公司财富管理学院、瑞士圣加伦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著名学府和业界共同设计,内容涵盖了财富管理的整个价值链、包括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客户咨询、财富规划与传承的方方面面。资产和投资管理部分根据CFA考试内容设置,财富管理和财富传承部分则根据WMI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执业资格考试内容设置。同时因为项目具备较强的商业实践性,加入了更多的案例分析和现场学习,将学术研究和商业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学校会邀请新加坡当地知名的金融机构或者国际金融机构在新加坡的分支机构给我们进行授课,也会组织我们到这些金融机构的办公现场去观摩学习,近距离的感受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的工作氛围。
记得刚开始学习时的各种不适应,全英文授课和交流,全英文的阅读资料,每天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7点,9个小时的上课时间,下课之后要和组员讨论案例,给出解决方案并在课堂上演示呈现。课程完成后集中测试,在完成学分的同时还要通过WMI的执业资格考试。这样的学习状态每次持续2-3周,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下,每天都觉得时间都不够用,也终于理解为什么国外的大学图书馆都是24小时开放。但有满满的收获做回报,在越来越适应的同时我也越来越享受这个过程。
瑞士
关键词:私人银行的“朝圣”之旅、圣加伦大学、家族办公室
瑞士是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的发源地,这里的银行管理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私人境外资产(770万亿瑞士法郎)。瑞士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也见证和引领着欧洲银行界的改革。在苏黎世有一条1.4公里长的银行大街班霍尔夫,道路的两侧聚集了120家银行的总部,这里成为了金融从业者们朝拜的圣地之一。而对于整个国家,金融服务业贡献了11%的GDP,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金融及其相关的行业工作。政治中立、稳定的币值和通胀率、成熟的金融体系,让瑞士成为了财富管理的天堂。相比美国和新加坡,瑞士更加“低调和收敛”,这里的银行古老、私密,也让“瑞士银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瑞士强大的金融体系背后,是他们领先的客户管理和资产配置策略。从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到家族办公室,甚至是瑞银、瑞士信贷、宝盛这样的跨国银行,无一不是对传统的客户管理进行了传承,又顺应了金融监管变化、金融数字化和科技化的发展这一潮流,积极的探索和推动Fintech在财富管理中的运用。
我们在瑞士的学习安排在圣加伦大学。圣加伦大学位于瑞士东北部的圣加伦市,是一所成立于1898年的公立综合型大学,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处处能感受到欧洲中世纪厚重的人文气息。圣加伦大学作为一所以管理和商科闻名的大学,校友遍布瑞士乃至欧洲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的各个领域。学校设有家族办公室研究中心,不仅从事家族办公室、家族企业治理相关的研究,也与多家银行合作参与客户的实际案例。此次我们在瑞士学习的主题就是与财富传承相关的家族办公室和家族企业治理。家族企业是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的商业组织形式。美国96%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德国80%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在中东90%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的持续发展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财富的管理,而是家族价值观的建立与传承,财富架构、所有权架构、家族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等多重架构的搭建。尽管相较于欧洲这种代际传承下来几百年的家族企业或者“老钱”,国内企业发展的时间跨度似乎并不具备家族办公室发展的成熟条件,但要打破“富不过三代”这一现象,家族办公室也必将成为未来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瑞士“朝圣”之旅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到瑞士信贷私人银行总部的参观学习。这是一栋传统的欧式建筑,低调的坐落在班霍尔夫大街上。这里是瑞士信贷私人银行全球的心脏,所有的重要决策都是由董事会在这里经过讨论后进行发布。楼内收藏着许多价值连城的艺术作品,低调而奢华。踩在木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仿佛就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声音。楼内地下室是高净值客户的保管箱中心,一层是传统的现金与非现金业务办理区,楼上则是各种大小和风格的洽谈室。由于洽谈室众多,不同分区的洽谈室都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并配以同色调的装饰,便于客户区分。在这里两名瑞士信贷的私人银行客户关系经理向我们描述了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一天;负责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入职培训的职业讲师为我们讲述了高净值客户沟通的技巧。一天的时间虽然短暂,却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他们的专业和这份职业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认同感。
美国
关键词:金融创新、耶鲁大学、另类投资
如果说瑞士的财富管理是顺应欧洲几百年的家族财富传承需求演化而来,强调的是安全性和私密性,那么美国作为一个历史并不久远的国家,财富的初始创造性使得高净值客户在管理个人财富上显得更加激进。财富管理在美国获得了新的使命,那就是通过投资组合管理和金融创新,快速的实现财富的增值。这里是投资组合理论的诞生地,现代金融投资领域所有的前沿理论和实践都是在这里发生,然后向世界推广。伴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美国作为世界金融的领导者,摩根斯坦利、美银美林、高盛这些著名的投资银行,桥水、黑石这些著名的对冲基金,纷纷以投资能力为标榜吸引着全球的客户,并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设计,投资组合策略,建立起具有鲜明投资性格的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
美国的学习安排在世界著名的常青藤联盟耶鲁大学。从纽约乘火车过来,一路远离大都市的尘嚣。耶鲁大学创立于1701年,校园260座建筑物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大多古建筑都为哥特式风格,大量的浮雕展示了当时的大学生活。耶鲁大学学习的主题是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ing),区别于传统的证券投资,另类投资包括大宗商品、结构化产品、股权私募、房地产投资以及行为金融。这里的教授激情饱满,不用话筒声音就能够响彻大课堂;还有和Sheldon Cooper一样的行为金融学教授,宛如从美剧中走到你的面前;也有像查尔斯.埃利斯这样的投资界的重量级思想家,用60多年的从业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投资。紧张的学习、热烈的课堂讨论,一周的时间成为我们学生生涯的最高峰,感觉在耶鲁经历了思想的洗礼,便在这种殿堂级的大学校园中脱胎换骨了一般。
美国的现场学习安排在对冲基金界的神话——桥水基金。如果你还记得2016年的市场,英国脱欧、美国大选,在这样黑天鹅乱飞的市场环境下,索罗斯年收益亏损10亿美元,保尔森亏损30亿美元,然而桥水基金年收益49亿美元,荣登全球二十大顶尖对冲基金的榜首,足见其过人之处。目前桥水为350家全球最大型的和最复杂的机构客户管理超过1600亿美元的资产。由于独特的管理风格和投资理念,桥水基金刻意的与华尔街保持距离,总部没有设在纽约林立的高楼中,而是设在了距离耶鲁1个小时车程的韦斯特波特的树林里。在桥水基金总部现场学习里,桥水基金的投资总监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桥水独创的“全天候”投资策略,深入简出的告诉我们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当传统的投资组合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不断变化的市场行为,但只要理解了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亲自操刀编写的“经济这个机器是如何运作的”,便能够把握“全天候”投资策略的精髓,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后记
今年6月,财富管理硕士学位项目即将进入最后一个模块,也将迎来项目学习最终的检阅。一年的时间跨度集中学习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3个月,但面对不断壮大的国内财富管理的市场,不断复杂化的客户群体和客户需求,不断发展的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学习是无止境的,而如何将所学变为所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效用,我将不断的去体会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