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时光倒流,你会改变当初的那些选择?这似乎永远是一个让人有无限倾诉欲的话题。渴望穿越回去,其实背后常常隐含着这样一种怨念:为什么我当初没有选择一条更舒服的道路?如果那时做出了另外的选择,我的人生肯定会更美好……
人生其实就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选择,汇聚成了人生路。但做出选择的过程往往并不容易,有时候甚至很艰难,以至于不少人自称患了“选择恐惧症”,害怕一旦做出不利的选择,将会引发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还有的人每每做出了决定,事后也总是心怀怨念,患得患失,抱怨自己选了一条难走的路。
的确,选择总是困难的,决定一个人在某个时刻做出选择的因素多种多样,经验阅历、学识眼界,甚至是一时的心情好坏,都有可能让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如果真的不慎选择了一条走起来不那么称心的路,该如何自出呢?
清代蒋坦在《秋灯琐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件趣事:蒋坦在院子里种了几棵芭蕉,叶大成荫,推窗看去满眼翠绿。某日晚,秋雨淅沥,雨打芭蕉,点点滴滴,一时让蒋坦感到心烦意乱,于是随手在芭蕉叶上题道:“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第二天起床一看,发现题字后被其夫人加了两句:“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蒋坦大为感慨,直叹这让他“悟入正复不浅”。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常常会有一些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正如同种芭蕉,种它的时候图它在夏天宜观赏、可乘凉,但却未能料到它在秋雨时节萧萧瑟瑟、扰人心绪。人生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欣喜地做出某个决定,结果却眼睁睁看着它变成了一场闹剧;有时候我们明明选择了一场戏剧,结果看着看着却发现它变成了悲剧,这些都是常有的事。但这是否说明我们这段人生之路就白走了呢?其实未必。明智的选择固然让人喜悦,但不那么明智的选择也能让人成长。
有哲学家把人生分成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我们幼年的时候,往往局限于第一重境界,看到事物的表象,形成我们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及至长大,好奇心开始驱使我们探索这个世界,在我们窥得一点点真相后,往往会产生批判和怀疑,并在此中反复徘徊,陷入不解。如果能达到第三重境界,那就真正抵达了世界本质,纵然看到了不那么美好的真相,仍然能够返璞归真,从心欲不逾矩。
成长过程中的大多数人,都应该处于“看山不是山”的半途中,看不清楚,想不明白,并为此着急懊恼。着急于结果未达到自己的预测,懊恼于生活之路坎坷不平。其实,漫长的人生岁月中,选择也罢,不选择也罢,或者无论怎么选择,总有一种境遇不能为我们所左右,与其让自己懊恼、委屈、暴躁、不安,不如把人生的镜头再拉长一点,回过头来再看,也许会发现,这些经历是这么有趣丰富。
就如同雨打芭蕉,在心烦意乱的时刻或许觉得它扰乱心绪,但心情平静下来再看,它未尝不是一种诗意之境。
其实,人生路上一次次的选择,未尝不是一次次必须经历的自己认清自己的过程。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鼓足勇气走下去,并从中学习判断是非,磨练意志,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毕竟,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跨出去的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