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生长的小山村,腊月里的每一天、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喜庆的仪式感。
俗话说,进了腊月门,踩住年的脚后跟儿。一进腊月,年的种子便在人们的心里发了芽。于是,人们便不约而同地为过年盘算着、计划着、忙碌着,年味也在这忙活中一天天地浓了起来。
年味儿首先是随着腊八粥的香味儿一块飘出来的。腊月初八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佛,旧时寺院每逢腊八日要煮粥供佛,以后民间便相沿成俗。不过我小时学过的课本中却是另一个版本,说的是一个又懒又馋之人,不事稼穑,寅吃卯粮,腊八这天家里一贫如洗,没有一粒粮食,无奈只好将院中囤子角落里遗落的的一点玉米、谷粒、高粱等收拾在一起做成稀粥,喝完后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后来人们便以喝腊八粥的方式告诫后人要辛勤劳动、节俭持家,并学会计划安排日子。
腊月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蒸团子,我们那里也叫“黄蒸”,用玉米面、粟子面混合发酵,再包上豆沙和枣泥。蒸熟之后黄灿灿、香甜甜,惹人嘴馋,冻在大缸里能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是山村百姓冬日里的主食。做好后,还要送给左邻右舍,表达“邻里和睦”的良好心愿。还有扫房子、贴年画、磨豆腐、写春联……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好多传统习俗一简再简,已失去了原本的庄重感。
剃头也是腊月里比较重要的事情。常言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无论大人小孩,大都赶在年根儿时节理发,下一次再理就要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了,所以理发店的生意特别好,往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轮到。理完发,镜子前一照,整个人立马光鲜精神了许多。
腊月里办喜事的家户非常多。过年是最喜庆的事,结婚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人们都想趁着腊月农闲时分把喜事办得红红火火,把喜事跟过年放在一起图个双喜临门。平时办喜事,日子还得选一选、斟酌斟酌,而腊月里几乎每一天都是好日子,办喜事的碰上最红火的一天,一个村子里能有两三家,你娶媳妇,我嫁闺女,整个村子里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迎亲的,送亲的,车来车往,好不热闹。
进城买年货的人也多了起来,大路上电动车、摩托车络绎不绝,公交车里总是老老少少、满满当当。一来是辛苦一年了,全家都到城里转转看看,吃吃玩玩,轻松一下,二来是要为马上到来的新年添办年货,吃的、穿的、用的都买下来、备足。傍晚小村里的人家,只要是从城里回来的,都一定要呼儿唤女,看衣裳、试裤子,还叫来街坊邻居,显摆一下自己买的东西,听几声或由衷或违心的赞美声,便为自己的眼光品位沾沾自喜起来。
村子里做买卖的小贩也比往日多出许多,骑摩托车的,蹬三轮的,开工具车的,香烛彩纸,瓜子花生,果品蔬菜,应有尽有。一时间,叫卖声、讨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世俗的喧嚣声和弥漫在空气里的团子味,急性子的孩子耐不住寂寞的爆竹声,地上、房上、树上的积雪,脸上洋溢的笑容,一起营造着腊月特有的气氛,那就是年的味道。
说不完、道不尽的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