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是指一个人的态度与行为做派,体现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思想作风主要指人的三观建设,是管总的。有什么样的思想作风,必然有什么样的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对于一个政党来讲,作风是其所辖党员的精神面貌、能力水平、效率质量的综合体现。作为世界最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党员作风建设,尤其重视思想作风建设,并收获累累。在开展作风建设过程中,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作风建设既能开好头,又能结好尾。回顾三湾改编那段历史,我们更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引兵途径三湾并着手部队整顿,实际上就是一次严肃的作风建设。当时部队溃不成军,官兵思想混乱,情绪低下,不辞而别时有发生,整个队伍随时面临崩溃,这就是当时的危机现状。毛主席从叶挺、贺龙掌握了部队但仍被击溃的现实出发,提出要加强部队组织与作风建设,可行措施就是将党支部建在连队,连队政治指导员负最后责任,直接指挥枪。这个想法很多领导开始想不通,因为此前党的组织建在团部,团部政治指导员联系连部政治指挥员。毛泽东将党建在团部的危害和建在连部的好处一一列举,从天黑讨论到天明才做通大家的工作,使得提议得以通过。针对当时军阀作风,毛泽东提出官兵一致的民主建军意见,并在此后逐步酝酿出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
毛主席在三湾改编上提出的意见建议,完全基于当时四面楚歌危机现状,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本质在于人心不齐,只有解决作风这个关键难题,部队才能真正焕发生命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将支部建在连上,前委与基层官兵有距离和隔阂,政治思想工作没人及时做,连队党员无权无威,即使发现问题,但因传递链条长,处置问题也会耽搁时机。如果不实行官兵平等,下级士兵就不会舍生忘死。如果不严格纪律,老百姓就不会拿出粮食和衣物支援部队。
三湾改编之后,支部建全部在连上,不仅成为硬性规定,而且成为党的军队建设一大法宝,不断推广到党的其他组织。时至今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又一次提上了议事日程。基于的现实情况是,支部建在连上似乎被淡忘了,一些基层党支部基本瘫痪了,党组织似乎又回到了团部。正是看到了当年的危机,党中央英明决策,实事求是开展“两学一做”,突出解决基层党支部作风问题,目的之一也是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堡垒与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