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的要求,那么,何为“工匠精神”呢?
每个国家都有工匠,也有与之相关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手工技艺是举世无双的,春秋时期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与祖师,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三国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民间更是有“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的广泛认知,但我们今天一说起工匠精神,想的的往往不是中国,而是日本、德国、瑞士、美国等。据统计,全世界寿命超过200百年的企业,日本有3000多家,德国有800多家,法国有200多家,而我国却只有5家企业寿命超过150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除了这些国家工业化开始得早,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将“工匠精神”视为他们的民族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专业、专注、严谨、敬业。也就是说,他们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盈利的工匠,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或所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那么,要达到“工匠精神”的境界,肯定要做到“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克服得困难,守得住清贫,耗得起光阴”。毋庸讳言,工匠精神在当今的社会极度衰落,房子未交业主就裂缝漏水,大桥还在建设时就轰然倒塌,汽车被不停的被投诉和召回,银行销售的银保产品夸大收益误导客户。。。。。。上述之种种怪像出现,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无可否认:建筑、制造、销售这些产品的这些人最关键的部位坏了---心坏了,因为心坏了,他们不再敬业,因为心坏了,他们不再拥有他们祖先传承给他们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文明的失落,与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倾向相关联。有这样的人,他们的人生意义就是不停的追逐财富,为了追逐可以不择手段,掺杂使假,偷工减料,坑蒙拐骗,希望以“取巧”的方式谋取财富,就拿销售银保产品时,为了追逐销售额不惜进行夸大虚无的红利宣传和误导,而不如实的告知客户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其结果肯定是经不起时间的冲刷,坏了自己的名声,自取其辱,被广大消费者所唾弃。。。。。。
有人问德国菲仕乐锅具负责人“你们的锅宣传说要用100年,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客户,因为没有多少人可以活100年。你们把产品的使用期弄短一点,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这位负责人回答说,“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质量才会有口碑,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买。”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百年中行,百年品质,蕴含着百年的中行“匠人精神”,需要靠我们每一位中行人去静心呵护和传承,需要我们用追求极致、专业专注的精神,不浮不殆,不急不燥,荜路蓝缕,久久为功,去打磨每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