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的鼓声仍在敲响,过完农历新年,又到了我们每年都要开始的信用卡冲刺时期。支行下发的任务是每人每天一张有效进件,这个任务真不算难,只要能多开口多问机会自然就来了,但是开口后的成功率要怎样保证呢?怎么才能说服原本抗拒的客户打开心扉,来办张具有消费者心理转变的一张卡呢?我的思考与实践,从陌生慢慢摸索到了熟悉。
最重要的是对产品的把握。熟悉产品的各种功能并不代表对产品的把握。刚开始,我拿到资料后的第一感觉是,这么好的产品,一定会有市场,我还准备了很多套说辞,如果客户问我这是什么卡?我就这么说。如果客户问我,你们行的卡有什么特点?我就那么说。可是当我真正面对客户时,他们的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外,已经脱离了信用卡本身的功能。他们根本不会问你信用卡的好处,而是问你,你们的卡收不收年费?或者说我钱包里的信用卡已有好几张了,我不想办了?说的最多的是,我没有用卡的习惯。这些问题弄的我是措手不及,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些让我觉得好推荐的信用卡。到底是我出了问题,还 是客户出了问题。最终,我发现忽略了两个细节:一是我行的信用卡和它行的信用卡有很多的同性;另外一个就是中国人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经过一阵时间的思考,我对信用卡的认识开始转变。我们只有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才算是真正把握信用卡。信用卡在银行工作人员眼中是可以透支的卡,但在客户眼中,它是什么?是放在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是一个鼓励你用钱的工具,是放在皮夹里的累赘,是用来可以交换人情的砝码等等。 目前的信用卡市场是很不成熟的, 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善。我们一味去强调信用卡的透支消费功能,我觉得是一种误导。很多消费者不接受这种理念。所以我营销的时候就说这张卡只是一张应急的卡,当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你可以用这张卡来救急。这样一说,相当一部分人会认同,他们认同了,就有机会了。营销到了这种程度,那些问什么是信用卡,信用 卡有哪些功能的人,反而倒很容易成为卡的用户。就是那些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的客户,我们只有对症下药了。
信用卡的营销,我们暂时落后于其它行,可以说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所以需要我们在营销实战中,在和客户的交流沟通中磨练自己的嘴皮子以及和客户打交道的能力。什么是对产品熟悉?就是要大胆走出去,说,不要怕拒绝,拒绝了再总结,再出去跑。产品需要由我们的客户来定义,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去把握产品背后隐藏的东西。 (南岳)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联系我们 | 加盟合作 | 免责条款 | 招贤纳士
Copyright © 2002-2011, tban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联银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贝邦律师事务所 姜波
MailTo:tbankw@163.com
版权所有:银行界 京ICP备10000166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