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续爆发的巨额票据案犹如晴空霹雳将人们脆弱的内心震得肝胆欲裂,一时间票据市场空前恐慌,国内大行人人自危,纷纷对票据业务进行紧急自查。按理,银承贴现业务贷款期限短(纸票最长半年)、回款有保障(票据到期由承兑银行支付),加上银行票据规章制度约束和各种机构进行的票据检查,应该说发生大案的概率几乎为零,案件发生的根源值得细究。笔者在基层从事票据贴现工作多年,每天接触不同类型的客户、客户经理和对公柜员,经手的票据上亿,耳闻目睹,深感票据市场错综复杂,浑水摸鱼趁机牟利的票据掮客不在少数。作为票据风暴中心的银行,如何防范风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沉着应战、把握机遇并取得胜利?笔者试以某分行为例,从基层行角度对银承票据贴现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进行阐述,以抛砖引玉、求教同仁。
一、现状
某行票据贴现实行集中经营管理,统一在分行营业部进行核算。贴现客户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客户规模主要是大型、中型和中小型企业。业务发展势态良好,贴现客户数量逐年增加,“零风险、零差错、零假票”无垫款、资产质量较优。 2015年全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余额7959万元,68个客户累计贴现405笔,共计2929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该行贴现业务发展向好,但当我们透过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就会发现基层行贴现积极性不够高、客户忠诚度底、客户经理素质良莠不齐、票据质量堪忧等一系列问题,贴现业务发展存在隐忧。具体表现在:
问题一:无费用配置支撑。贴现业务没有配置费用,贴现利率低收入小,不能创造中间业务收益,加之从2014年10月起,银监局陆续要求贴现业务要增加银行征信查询、增值税发票原件(加盖“建行已融资”章)、出库单及支付凭证等手续和资料,如此贴现审核更严、贷后要求更高而收益却没有增加,基层行营销积极性下降。
问题二:人员素质有待提升。老的客户经理陆续被提拔、转岗、调离后,新的客户经理对贴现业务不熟悉,部分客户经理甚至连办理贴现业务需要哪些资料都不知道,更别说了解客户贸易背景进行风险防范,往往把客户往分行一领就算完事,业务形成断层。
问题三:客户质量有待提高。高端客户与低端客户的营销各有一本难念的经!大客户票据多、贴现需求大,是各家银行激烈争夺的“香饽饽”,这些优质客户相当强势对利率要求非常高,建行利率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因而容易引起客户流失。小客户票据金额小、笔数多、票据质量不高,票据常常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给承兑增加难度。
问题四:风险防范方式有待创新。为防范风险,贴现业务完成后,制度规定客户经理必须在CLPM系统中对贴现客户进行“信用风险暴露分类管理”分类操作,实际上银承贴现业务期限短、款项由银行承兑归还,贴现贷款风险取决于承兑银行,与贴现客户生产经营活动关系不大,对贴现客户进行分类检查这种风险防范的方式可以说是形式大于实质。
三、应对措施
对策一:增配费用,助推营销。建议按贴现期限分档适当增配贴现业务买单费用,鼓励贴现业务发展,提高基层行营销积极性。
对策二: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贴现业务专题培训,做好新老客户经理的“传、帮、带”。要求经办行客户经理对贴现资料进行初审,对客户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进行把关,并当面在贴现资料复印件上签字,对该笔贴现负责,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提升水平。
对策三:一户一策,优选客户。以贴现业务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最大限度提升产品覆盖。对一般客户突出结算产品营销,对重点客户注重特色产品营销,对纸票客户积极推荐电票业务,对电票客户全力营销票据池,一户一策,积累一批高忠诚度的贴现客户群。
对策四:强化管理,杜绝风险。取消在CLPM系统中对贴现客户进行“信用风险暴露分类管理”分类操作,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坚持合规经营,严守贴现制度规程,严格监控贴现资金流向,保证用途规范。关注已贴现票据状态,按规定进行查库,确保账票实相符。收集假票信息、新的诈骗手段,编辑成预警信息告知每一位贴现岗位人员,做到警钟长鸣、时刻警惕,打造我行假票、克隆票“防火墙”,把风险拒之门外,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