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民族文化、湖湘文化的传播,我想到的往往是文学、国画、书法,然新年第一天,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演艺集团联合主办的 “雅韵三湘•多彩节日”《欢乐中国年》湖南新年首场民族音乐会在音乐厅奏响,观之,我脑海里翻腾的是挥之不去的丝竹琴弦,她涵盖文学、国画、书法,气势或磅礴,或悠扬,丝弦在心灵上拨动、舞蹈,她是我们民族文化、湖湘文化的源泉。
民乐合奏《春节序曲》引领扑面而来的春潮,我感觉一股温暖的漩涡淹没了尘世的我,拧干了身体内世俗的烦恼;口笛与乐队《苗岭的早晨》欢快清脆的鸟鸣声将我拽入湘西含着晨露的霞光里;二胡与弦乐四重奏《战马奔腾》让我在嘶鸣的战马蹄声里舒展豪迈的情怀;琵琶与弦乐四重奏《大浪淘沙》亦牵引我走向惊涛拍岸的奇境。古筝与乐队《茉莉芬芳》在丝丝相扣的缠绕里,一缕缕茉莉清香袭入我的鼻翼,在迂回千峰的激荡里缓缓释放我的心灵。
民乐风采,演绎传统文化的魅力。湖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走过五十多年的风雨,始终立足于发掘整理植根于三湘四水的湖南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演奏的曲目《苗岭的早晨》、《侗乡月夜》、《湘西风情》在全国颇有影响,是湖南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中西音乐元素合璧的民族音乐团体。
湖南长沙晚报《橘洲文艺》推出系列湖湘文化主题专栏,如“浏阳河,我亲近的河”、“潇湘诗会”、“梅溪湖走笔”……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八个字:心系天下,敢为人先。
娱神歌舞,是湖南民间早期的歌舞形式,可以窥见楚人“重淫祭”、“隆祭祀”、“迎神送神”、 “歌乐鼓舞”的某些古朴遗风。如在全省广为流布的《干龙船》、《傩腔》、《猎山歌》,都留有古代一些祭祀、娱神的痕迹。
三湘四水的灵动多彩,蕴育了多姿多彩的地方民族音乐,也铸就独特的文化思想。“湖南之省,中国腹心之地,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占据非同一般之地位。”自春秋战国始,楚繁衍于斯,“屈子赋辞,成就楚辞之不朽;长沙太傅,贾谊哀鹏,壮志未殇,定忧民爱国之情操;宋之程朱,创书院、传理学,集湖湘学派之大成;清之曾左胡彭,湘军叱咤历史风云”,“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名至实归。天下有才,于斯为盛。无论是曾国藩、左宗棠,还是毛泽东、蔡和森,皆儒雅尚文,文武之道,湖湘文化张弛之道。
文化润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古往今来,潇湘之地,山环水绕,文化传承,方兴未艾。引导孩子闻丝竹、习书法、诵诗经,筑牢礼仪之邦基石,提升全民传统文化素养,方能改变国民素质之根本,使国民废除精神之雾霾,皆从善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