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来讲,所有银行的操作都存在操作风险。如柜员长短款、不按流程审批贷款、出现案件没有及时上报等。简单地概括,有内部规章制度的地方,就是操作风险存在的地方。 要控制操作风险,先要“普法”,做到规章制度应知尽知;其次要监控,重要环节要有后督;第三是自查自纠,执行部门反映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四是内审稽核,用另外的视角看制度的执行情况。以下六条对策控制会计操作风险 :
一、重视会计操作风险控制,改善会计人员待遇:基层领导要充分认识和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银行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上给予支持,通过定岗定编方式保障会计人员的基本配置,在未达到最低配置前不得将会计人员抽调到其他岗位。调整完善薪酬制度,改善会计人员待遇,让业务发展能更多惠及会计专业、会计人员,使会计人员珍惜会计岗位,增强工作动力,充分发挥控制操作风险的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一套工作可以量化、按劳分配和优胜劣汰的考评机制,把会计人员业务量、服务质量、风险控制情况等客观反映出来,并与收入和晋升机会直接挂钩,以此增强会计人员工作压力,确保会计人员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操守 会计业务操作,任何一个疏忽和差错,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和损失。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业务技能以及敬业、谨慎的职业态度。新员工进行要进行岗前培训,新业务的推广、新制度的出台要进行专项培训,针对岗位技能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培训,配合企业文化建设要进行会计文化培训,形成全方位的会计人员培训架构,提高会计人员职业操守。
三、实行会计作业标准化,保证制度执行的一致性 在短期内,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重新审核和整理,以作业准则的形式统一全行的会计操作,实现操作流程的标准化管理。从长期看,应改变目前以文件形式的会计操作标准形成机制,通过标准化的业务细分,可以随时根据业务变化,对局部进行修订或增添,形成“抽屉式”的便捷管理方式,达到既保证会计作业的标准化又保持作业准则修正的高度灵活性,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四、完善制度形成机制,及时进行制度修订 :某种程度上讲,风险控制必然会增加操作成本和服务时间,从而对业务操作和客户服务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政策制订过程中,要充分权衡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与业务的磨擦,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减轻基层会计人员执行过程中的阻力。同时,要在制度管理上改变“重制定、轻检验、迟修订”的老传统。
五、发挥会计检辅作用,动态控制会计操作风险 :由于人员调整、业务变化等原因,某些操作可能会偏离正常的轨道,产生新的风险,而且由于工作的惯性,这种风险不容易被重视和纠正,这就需要强化检查辅导的作用,通过自查、检查、整改、复查等多种形式,不断修正会计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督促其落实整改,动态控制会计操作风险。以提高重视程度和效果。
六、规范外汇会计管理,实行本外币会计操作风险控制一体化 从会计核算本外币一体化的角度看,外汇会计应由会计部门进行管理,更加明确对外汇会计的管理范围和职责,确保外汇会计的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要加强会计人员外汇会计知识的培训,逐步规范外汇会计操作,强化外汇会计监督和检查。
风险在现实中也很多的,新手比较容易出现的,长款、短款问题。就是盘库发现钱多了或钱少了,有可能是一些钱没数准,也有可能是多付或少付客户钱了。其次是章、证、密码保管不慎的风险,银行同事之间遵循尊重同事、团结合作、互相监督的原则,但是若自己印章、重要空白凭证、保险柜密码等保管不慎,也可能出问题。当然,办业务时输数字时不小心多敲一位、少敲一位数之类的,虽然几乎不会出现,但也不排除。这些都是操作风险。所以会计操作需要细心、谨慎、耐心的,小心行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