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又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足见写好文章的重要,然而,写一篇好文章又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有贯穿始终的思想,需要有饱满丰富的内容,需要有凝练从容的语言,三者要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对于写作之人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我只想浅谈一下写作中的一环——炼字。
常听人说,汉语是最难学的,这话我非常赞同,汉文化五千年历史的沉淀,让每一个汉字蕴藏的含义都非常深刻。同样的一个字,往往会有多重含义,而同样的一句话,用这个字和另一个字都会有很大的差别。举个例子来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试想,倘若将其中“绿”字换成“吹”字,又或者换成“过”字,这一千古名句是不是失去了许多韵味?史书说,大诗人王安石也为这一个字考虑了许久,反复斟酌才最终定下“绿”字,“绿”字的精妙之处在于,诗人将形容词用做动词,生动又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春风拂过岸边,江南水乡青葱翠绿的画卷。
“推敲”的由来也是炼字的一个故事。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有一次他正琢磨的一句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反复琢磨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结果太专注撞上了唐代大家韩愈的仪仗队。韩愈问贾岛为何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他的那首诗和正在琢磨的字说给韩愈听。韩愈说:“我看还是敲字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深人静之时,多了几分声响。贾岛连连称赞,不仅没受到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这便是“推敲”二字的由来。
炼字之法,既在于平常的积累,也在于写作过程中的反复提炼,首先要考量这一字词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其含义,意思对了,再看是否通顺连贯,是否轻重适宜,是否语境相符。用字准确,是写作之人谨慎稳重的表现,用字巧妙,则往往是一篇美文画龙点睛之笔。写文章就像盖楼房,每一个字就像一块块砖,砖头好不好,决定楼房能盖多高,结不结实,好不好看。可见炼字,既是写文章必备的一环,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当然,如果写作之人能够读万卷书,同时行万里路,精进思想,见识广博,那写文章也是信手拈来的容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