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行组织员工观看了《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警示教育片,里面既有情景模拟,又有问题分析,还有原因剖析。八个案例,八人入狱,一人死亡,案发年龄大都在35岁左右。他们之中,不乏模范员工、先进工作者,有的绩效考核连续多年被评为A等。看完该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其情节性质之恶劣,触目惊心!其前后反差之大,令人惋惜,令人唏嘘!
纵观八起案例的发生,发案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意念---金钱!为了钱,他们贪赃枉法,不择手段;为了钱,他们毫无敬畏,不顾底线。究其原因:私欲膨胀,心无敬畏,在贪婪的驱使下发生人格扭曲;理想信念动摇,权力观念异化,手中权力成为其敛财的法宝;人生观的迷失和价值观的倾斜,畸形的心理状态成为其堕落的源动力。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应该说“心存敬畏”是金融从业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必修之课和必备之德。这些发案人多有辉煌的过去,也有艰苦奋斗的历程。之所以出事或一发不可收拾,恰恰是从突破道德伦理底线开始的。这个底线一旦突破,很快就会波及制度规章和党纪政纪,再往前走一步就会触及法律法规,这已经是一条规律。因此我们一定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
要敬畏理想信念。从发案人发展的轨迹来看,他们并不先天就是腐败者,也并不是一直都在腐败。他们之中,有的也曾经是我们党的“好同志”,有的也曾经爱行敬业屡获提拔,并为中国银行的事业发展奋斗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过。但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面对诱惑,心无敬畏,在心理及其矛盾的状态下迈出了可怕的第一步。加上自身免疫力不断下降,于是不断陷于堕落。这个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一时的闪念到不能自拔的过程,也是一个银行员工到质变的过程。我们绝不能忘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这里就有一个理想信念的念力,这个念力就是我们必须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信念,也是激励和支撑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永远追求和敬畏。从而修大爱、立大德、成大美,自觉做理想信念的传承者,做精神高地的坚守者。
要敬畏纪律规矩。“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对于中行员工来说,纪律规矩就是金融规章制度。中国银行无论业务经营还是内部管理,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显然我们要敬畏这些规章制度,这是敬畏所有党纪国法的底线,也是保护自己的最有效方法。从法律的零容忍到制度的零容忍,让制度树立公信权威,让制度通上高压电,做到令行禁止,用制度约束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算好经济、家庭、名誉、亲情、自由、健康“六笔账”,才会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经得起考验。需谨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法网恢恢难逃脱!”
要敬畏天地良心。片中暴露的或没有暴露的许多案例,这些发案人可说具有双重或多重人格,纸醉金迷,堕落腐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家中一套、家外一套。究其原因,这与我们过度追求物欲有关,导致内心深处原有的天地良知等人文信仰丧失殆尽,结果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大行其道,使灵魂在欲望的沟壑中堕落。如果拥有“天地良心”,就不会随意突破为人为官的底线。众所周知,东汉时期的杨震,当他由荆州刺史赴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时,曾受他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为报当年知遇之恩,半夜怀揣重金前去拜见,却被杨震断然拒绝。王密说:“暮夜无人知。”杨震却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这里的“四知”说,说明杨震完全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是一种敬畏天地良心的表现,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文信仰,而我们今天所缺的就是这些信仰。所以,大力倡导这种崇高的人文信仰,就要从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敬天畏地的精神养料。
要敬畏公序良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官为人都要立功立言,立德立身,修身养性。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是普遍性要求。可以肯定地说,在任何一个单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正的,哪个人素质优劣,哪个人清廉与否,在朝夕相处中他们心中最有数,也最有发言权。所以,敬畏公序良俗和群众口碑,最终就是敬畏我们党的威信,敬畏我们中行事业,敬畏我们员工队伍。也只有敬畏公序良俗和群众的口碑,才能使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员工牢记党的宗旨,不去做违背民心民意的事情,才能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