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不是电影发烧友,但每看完一部电影,不管是好片还是烂片,都会习惯性地去豆瓣(国内专业影评网)脑补一下。
某天夜里,我无意间看到了一部名叫《调音师》的法国微电影——一部只有13分钟的电影,却被许多网友称为史上最佳微电影。“这得有多牛逼?”带着这种将信将疑的想法,我毫不吝啬地打开流量看了起来。
整部电影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调音师如何假扮盲人一步步作死。”看完之后感觉确实好,但不知道究竟好在哪里,因为我发现以我的思维和反应貌似难以跟上画面跳动的速度。怀着诸多疑问,我认真看了大神们的影评,接着又重新看了一遍该电影,彻底被导演的才华所折服。
男主角是一位天才钢琴家,然而却在钢琴大赛上因过度紧张仅弹出了一个音符,尽管这首曲谱他早已烂熟于心,无奈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从此他的人生跌入谷底;一段时间后他选择了重新振作——成为一名盲人调音师,事实上他只是带了隐形眼镜,由此获得了更多的同情和优待,甚至偶尔还能窥视别人的隐私,他自豪于自己的演技而又沉醉于这样的生活之中,直到某天他去了一户女主人家,殊不知那里刚发生一起凶杀案,虽然他目睹了谋杀现场,但寄希望于自己高超的演技能躲过一劫,然而,他最后还是被杀死了,虽然影片没有明示,但诸多细节已经表明其必死无疑:1、调音师进门后女主人刻意将门进行反锁;2、女主人故意在调音师未碰过的钢琴前推了下他,他本能的用手撑在钢琴上;3、女主人趁他换衣服时从其身上搜出了日程本,正如他自己所想的那样:盲人要什么日程本……总而言之,当你看完这部电影时你会发现满满的都是细节,也正是这些烧脑的细节成就了这部精彩的作品,它真正做到了浓缩精华。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用来形容这部电影再合适不过了,而我觉得调音师这种扭曲的行为和社会上某些虐待动物现象颇有类似,很多人觉得此类人过于变态,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心理驱使他们做出此等丑陋的事?首先,此类人的内心是极其脆弱的,脆弱的就像影片中的调音师一样,因为一次比赛失败,通过假扮盲人寻求一种虚荣来填补自己的伤痕;其次,选择这些毫无还手之力的小猫小狗也正合某些人的“胃口”,他们可以肆意妄为,即使这样做也不算违法,也许你的批评和愤怒会成为激发他们愈发残忍的动力;最后,我们更应该反思此类行为,端正自身内心,切勿让心理失衡、沦为异类。
也许你会问我怎样做才能有一颗平衡的心?多写文章,总结自身的问题,使大脑保持思考或许是一种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