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全行员工风险排查工作的推进,我有幸学习了《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违规违纪案例与分析》。书中例举出曾经在银行内部发生过的真实案件及其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让我这个严重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员工震惊不已,同时也让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案件的操作并不复杂。正常的业务和简单的操作,每个岗位都能够做到的事情,却是最为常见的作案形式,例如存取款、简单柜面业务、现金尾箱的管理。案例中,嫌疑犯利用职务的便利,利用制度上的纰漏,利用同事或客户的信任,用最为简单的方式挪用、侵占客户资金,却能够瞒天过海长达几年。可见,案件的发生离我们并不遥远,定时炸弹也许就埋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能爆炸。 二、谁都有可能是“贼”。纵观案例中的嫌疑犯,有在行内工作长达二十余年的“老大姐”,也有新入行不久前途一片光明的“冉冉之星”;有年轻有为、前途似锦的支行行长,也有刚刚起步、韶华初绽的银行柜员。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职位高低,都是同事心里的“好伙伴”,领导眼中的“好员工”,于是他们便产生了一种“盲目的信任”,影响了对职业的判断,降低了对风险的把控,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同事间的亲密关系不应当影响自我保护的意识,风险防控中不存在绝对的信任。
三、犯罪心理令人深思。有的为了“爱情”,有的为了“哥们义气”,最普遍的心理是“贪财”。大多数人厌恶了银行每日繁杂的工作却只得到有限的收入,渴望“一夜暴富”,沉溺于赌博、彩票、民间投资等恶习之中,从而产生“先挪用自己每天经手的大额资金,等赚钱之后再补上的”侥幸心理。金钱的诱惑让嫌疑犯自认为赚钱之后补上挪用的资金不会造成后果,也就不算严重的犯罪行为,或者明明知道这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而自恃聪明抱着不会被发现的想法,这极其容易导致案件的发生。因此,保持心理的健康发展是职业发展道路上的精准导航器,这将为我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正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在为这些案犯的下场唏嘘不已的同时更应引起自我的重视,汲取“他人吃一堑,自己长一智”,珍爱自我,远离犯罪。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联系我们 | 加盟合作 | 免责条款 | 招贤纳士
Copyright © 2002-2011, tban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联银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贝邦律师事务所 姜波
MailTo:tbankw@163.com
版权所有:银行界 京ICP备10000166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