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2年离开大山沟,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就算多次回韶关,也只是心中、口里念念而已。但大山沟对我,对部队一起生活的发小们,那山、那水、那生活、那儿的一切却是我们永远的话题和念想,无论走到哪里,看到多么魅力的青山绿水,都觉得不如老山沟的风景,更会让我想起老山沟--我们儿时的天堂。
我一直不记得大山沟具体的地址,在我记忆深处,她地处大山深处,营房和家属区,甚至学校都座落在不同的山包上,进出只有一条柏油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河,或者直接在山中穿行。这次在发小们的启示下,我才知道原来她有一个如此浪漫的名字——翁源县新江镇鱼溪村。
年初四,刚下长沙到韶关的高铁,原来初中的同学已在出站口等我,同样是30年未见,但因为初三二班的缘故,通过Q群和微信,我们已相当熟悉和亲切。根据事先做好的功课(发小们知道我要去,早早地告知我路线和本地人电话),加上JPS定位,我们一路前行倒也顺利,虽然那笨笨的JPS让我们多走了几里路。进入翁源境内,前方云雾缭绕,两边山峦起伏,一条大河,因为下雨的缘故,浑浊翻滚着。到达新江镇,在村民们热心指路下,终于来到原部队驻地的司令部。原办公的团部司令部大楼,黄色的墙壁已斑驳剥落,人去楼空。家属们驻地,那些团级干部家属的别墅也都大门敞开,门窗不全。坐落在山坡上,我家原来住的一排排的房子更是被拆的没了踪影,整个营区虽然仍是树木葱葱,花开一地,但却已满目苍凉,除了梯田便是堆满了砍下的树木,踩得落叶发出呼呼的响声。友谊桥下,水湍急而奔腾,原来那个清澈见底、鱼虾成群的河流去哪呢?哪里还能整日泡在里面嬉戏,一个猛子扎下去看到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着。家门口的小溪,杂草丛生,缓缓的溪水呢?跳台般的小桥孤零零地站在原处?好在阳光明媚,透过暖暖的阳光、茂密的松林、晃动的野草,我仿佛又看到家门口开满多彩的花儿,大院里长满青果的果树,缓缓流动的小溪,各家门口的地震棚,那条通往后山的小路,我经常练习后弯腰和倒立的沙滩……
恍惚间,电话响了,来电显示广州号码。原来是家在花都的燕玲姐,得知我记忆模糊,担心我找不到地方,特意开车从花都赶过来,陪我寻找儿时的家园。此时27团的微信群也开始热闹起来,都在询问我们找到家园和驻地没有,要求我赶紧把小溪、桥、营房、山路、大操场、那块大石头等等拍下来,发到发小群让大家共赏。一路上,我们在笑、在探寻、在记忆中寻找,同学和燕玲姐老公在抓拍,随着我们的脚步。一幕一幕,记忆的闸门终于全部打开,一切的风景竟然变得如此美好,仿佛回到30年前。一大群孩子,跟着孩子王在河里摸鱼、小溪中嬉戏、山中采摘捻子果、在长满杂草的沟里捕抓眼镜蛇。拿着板凳到操场上看电影、偷吃战士们种植的瓜果。跟着老爸们上山砍柴火,布下铁笼套穿山甲。偷打司令部的办公电话,看着隔壁的哥哥因为太过调皮被叔叔用皮带抽屁股……原来我男孩的性格就是这样养成的。
最后一站是育英学校,教室已荒废,上下三层,人去楼空。房前堆满沙子,爬上沙堆发现那尊黄继光石像还在,只是已被杂草包围。扭过头发现一中年男子也在旁边观望、拍照。我和燕玲姐嘀咕,难不成他也是寻梦人,一问果然是我们部队换防前的127师子弟,不过是他已离开40年,更巧合的是大哥是株洲人。虽然只是初次见面,仿佛昨日曾一块混迹此地,竟也如此亲切。寒暄之后,她爱人感叹:真的无法理解你们,怎么这么多年仍是念念不忘?
此次老山沟之行,因为同学一路相随、相伴,一颦一笑、生动的画面和清晰的背影被定格在永久的记忆中,堪称御用摄影师。
发小燕玲姐夫妻专程赶过来,虽然她从来就没有到过这里,却已完全融化在老山沟的生活里,这份深深的情谊让我感动。
而同样怀揣部队大院情节的故乡人,一样的经历、一样的念想,相聚在曾经生活的老山沟,让我和发小们感触到:风景依稀情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