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信贷业务已经许多个年头了,看自己行的信贷业务,规模虽不及几大商业银行,却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要持续快速稳健地发展,还必须审时度势,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其一,要从过多的“锦上添花”转变到“雪中送炭”上。
一直以来,银行被人们认为喜欢做的事就是嫌贫爱富、锦上添花。其实,这也是企业经营所决定的,因为银行经营的是风险,它要实现赢利,就必须把资金投向优质的企业,这样才可以实现风险可控,获取更好地效益,这一做法也不为过。然而,现阶段优质客户的资源毕竟有限,如果能够把眼光放长远一点,通过对行业、信息的深入分析,对一些有发展前景,但目前又处于困境中的企业伸出援助之手,帮扶一把,更能体现银行的战略思想,而通过银行的支持、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了,自然会成为银行忠实、忠诚的客户。为什么有的银行想去他行挖掘某一优质的客户不能如愿呢?企业告知的原因是,某某银行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铁定了心地要跟着某一家银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是这个道理。
其二,要从过多的“争抢客户”转变到“培植客户”上。
要想让客户有可靠的忠诚度,作为银行来说,就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好培养工作。小苗要长成参天大树,是要经过精心劳作的,要锄草、施肥、修枝,树木才可能长大。一味地去争、去抢,只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好的越来越少,差的越来越多,争来抢去,到头来只会作茧自缚。比如,当一个企业在成长期的时候,它的账目不明显或做得不好的时候,银行创造一些条件,为其提供财务顾问、理财经理等方面的服务,一则帮助了企业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二则也让企业感激不尽。和着企业一起成长、一同进步、一同发展、一同壮大,也体现了银行“双赢、共赢、同步发展”的理念。
第三,要从过多“互防互避”转变到“互信互维”上。
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考虑更多的是借款企业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深入调查则是了解企业借款的真实意图,信息是否对称,抵押品是否真实、足值,生怕企业主有这不好那不好的行为,生怕企业借了款不还钱。而企业又对银行存有戒心,怕银行泄露了企业的商业秘密,怕还了银行的贷款银行不再续贷,于是互防互避,造成了“借、贷”两难的境地。取信于己于人,都是相互的。当你要别人守信的时候,自己也要守信。优良的金融生态,既要政府的努力,也要银行和企业的相互努力,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维护,才能实现共赢的局面。
第四,要由“增量”的扩张转变到“增存并重”上。
当前,国家对金融业推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和要求。贷款的规模进行有效地适度控制,这是必然。如果放多了,就会出现风险,形成泡沫,导致通货膨胀,致使经济衰退。太紧了、放少了又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两个不低于”的要求就是对于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而要在增量和存量上确保风险可控,就要看贷款投放的走向在哪里,既要有增量,更要盘活存量,看银行的贷款资金是不是真正投放在实体经济上。比如:现阶段,如果银行的贷款通过各种渠道放到了房地产上,放到了高耗能的产业上,就极有可能像“击鼓传花”一样,不确定的风险就会突然降落到某一家银行的身上。值得银行的决策者、管理者认真地去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