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心理,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闯红灯穿过如织的车流过马路侥幸未出事;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侥幸未被人发现;违规违章一次侥幸未造成后果等。这些侥幸心理如不及时矫正,必将诱使怀着侥幸心理的人一步步走向失控。小则导致人们思想道德观念上的松懈滑坡,大则导致人们彻底放松自己,走向违法犯罪深渊。
侥幸心理,就是企图偶然获得成功或意外避免不幸的思想认识。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一是明知自己的言行是错的,是违规违章或违法犯罪的,却过于自信地选择错误,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不会出事;二是对所做之事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模糊,缺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思想认识。纵观生活中的贪图一时之快违规违章超车,酿成交通事故;为贪求一记私利,伸手被捉;甚至作奸犯科,贪污受贿等等。无一不是侥幸心理作祟。古人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侥幸的路上无声无息,有时只有自己的幽灵在自焚中瑟缩而行;有时你知我知,有时共知而确信不会出事。从薄熙来到周永康,从大硕鼠到小苍蝇,那些性质不一样的蟊贼蛀虫,无一自侥幸心理始,因贪婪欲望终。侥幸心理就像毒品一样时刻诱惑着那些思想薄弱者。
史载,唐朝监察御史李畲的母亲是一位贤德母亲,李畲掌管着宫廷百官的考察任命。一次,官仓小吏送来俸禄米,家人量过发现多了十五斗。小吏说:“历来送米只多不少,这是仓官的安排,下次注意便是。”李畲吩咐:“下不为例。”李母闻讯道:“畲儿,多收的米粮一粒也咽不下。这次下不为例,人心不足蛇吞象,能贪米就能贪金。”李畲顿悟,连忙向母亲谢罪,让小吏把多送的米带回。李畲无疑是幸运的,他牢记母亲的忠言,一生为官清廉,受到了老百姓们的普遍赞誉。
抱着侥幸心理的人,一旦付诸行动,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就像吸毒者一样很难自拔,并也由此产生从量到质的变化,甚至将自己送上经济、行政、刑事等违法犯罪的死亡刑场。从侥幸心理走到违法犯罪就会将人性、良知、亲情、法律抛弃,铤而走险,孤注一掷,最终受害的不仅是自己,并将给周围许多无辜者带来深重的灾难。“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加强法制建设,刑侦技术与破案能力飞速发展的今天,侥幸者必将落得咎由自取的局面。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银行工作免不了和金钱打交道;免不了和客户有接触,就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或许由于我们的工作性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会拉拢腐蚀你,也许是送你一盒烟,也许是请你吃顿饭,也许是送你一桶油,如果我们这个时候还不提高警惕,思想上麻痹松懈,那么你很快就会被拉下水,在不知不觉中铸成大错,坠入深渊。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不可为一时小小的利益,产生侥幸心理。同时矫治侥幸心理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艰苦的努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一旦产生侥幸心理要从内心立即遏制,在未付诸行动之前去想:“万一”出事的结果,用不可思议的结果警示矫治自己。如果放松自我约束,心存侥幸心理,“小人物” 也可能制造出“大腐败”。银行职员要谨小慎微,防微杜渐。要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要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奉献。
我们的“双基”管理更是如此,要求我们从心理上战胜侥幸心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生活更温馨。只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坚强、理智的思想去抵制私欲,让侥幸心理无得逞之机,就一定能战胜这一人生的“自我杀手”,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