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知乎》和《一个》上面很多关于春节的感慨,我也百感交集,一起来说说春节的味道。
春节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是大鱼大肉的味道,是睡意惺忪的味道,是你我多年不见,然后说一声“你也回来过年了”的味道。这些味道里夹杂你的希冀也夹杂现实与盼望的不同,但无论如何你还是有了感受和体会。四天春节的时间,经历跟不上盼望,追不上回忆。对于我来说有几个味道是很特别的,或许你曾经历,或许你也有我一样的盼望。
烧柴火的味道。快九十岁的爷爷还是一如既往的勤快,把树枝树根之类的用刀劈开码成墙,就等着我们这些后生子过年回去围着烧柴火。烧柴火与电烤火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柴火容易上身,全身都热烘烘的。而电烤火只是能热个脚之类的。这种感觉只有烤过柴火的才能深切感受。第二:我们烤火的时候会往火堆里烤个红薯整个鸡蛋之类的,也就有了更多的期盼。第三:要偶尔动动手添个柴。拿着那个火钳在手,东弄弄西弄弄,感觉这炉柴火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多了很多能动性。第四:那种火红的印象或许能给自己更大的感官冲击。最重要的还是烧一团柴火,意味着一堆人的围聚,嗑嗑瓜子和放松的交谈,自然也是幸福的一个意象。
干塘的味道。宁乡人把塘里面的水放干,然后把鱼抓上来叫“干塘”。我们老家后面有个小水库,每年干塘都是一个盛事。放完四五天水后,看着水库里的水少了,村里在家的人都围过来,看水库能出多少鱼。看着大桶大桶的鱼从水里捞出来,这种收获的喜悦泛滥传播,让你开心和激动。最激动的是捞到最后,估计大鱼不多的时候,水库承包者就会说:“剩下的鱼谁捞到算谁的”。然后岸边的观望者成群结队的就会走进泥齐腰深的水库里捞鱼,那种刺骨的寒冷和鱼钻脚底的幸福,让你精神亢奋,一桶鱼抓上来,意味着这几个月家里基本上就不需要买鱼吃,餐桌上多了一个招待客户的大菜。对于那时候的乡土少年来说也是一种成就感。这种干塘的味道,是分享的味道,是收获的味道。
乡土的味道。乡土是一种情结,百味在胸口。这种情结似乎就像即将断线的风筝,你感觉在你的手中牵着,但似乎一阵风又可以把它吹走。这种情结似乎就是你心中桐叶粑粑的味道,但是又好像再也不是那个品种的糯米也不是地道的做法,你的嘴也尝了百川大山的美味。似乎那桐叶里再也没有了你的希冀。
现在的乡土似乎也有了变化,更物欲更现实。牌桌上的数字似乎不再是童年时候的印象,这种冲击让你得掂量自己的钱包后还是说一声不会玩。农村人的朴实里面也加了少许的狡黠,这是他们出去面对社会的保护色。但归根结底,大家都还热爱这个家乡。都愿意挣钱后把自家搞好,都希望家乡越来越好。宁乡人民吃苦耐劳,把一个缺乏矿产资源,缺乏区位优势,缺乏旅游等资源的地方整成百强县。作为宁乡人自然是一种骄傲。宁乡人重视教育,传唱的是宁乡人会喂猪,宁乡人会读书。家乡的河流曲曲折折,蜿蜒向前,走出大山和峡谷,孕育了两岸的人民。家乡人民读书后在外打工,省吃俭用过年把钱带回来给父母存着,我们镇上那个农业银行个人存款据说相当高。这种思维一代接着一代,无关叶落归根,只是安心过着现在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乡土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