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经历六十余载的发展历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形成了其他商业银行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各项经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业绩,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了半壁河山,在地方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行在网点建设、工作环境、员工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经营指标及发展处于历史领先水平。然而,就在建行前途一片光明的赞叹中,个别建行员工的“幸福感”却在下滑或丢失,进而产生消极心理,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如何自我调节寻找缺失的幸福感呢?
幸福感从狭义上讲也可通俗地理解为满足感,美国的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进行公式代换可以变更为:满足感=效用/欲望;当欲望放大或效用减弱时,满足感就会下降,同时幸福感指标变低,幸福感随之下滑。也就是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是客观的分析。员工不幸福感有很多的表现形式,不能一概而论,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其关键还在于每个主体的心理体验。
幸福感的缺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幸福感缺失的蔓延容易摧毁一个人的价值观体系。对于建行的员工而言,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找寻缺失的幸福感。
(一)摆正心态,找准参照物。人们常说“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这句话说明了单一个体对待事物的心态和主观意识不同最终形成不同的感知度。从理论上讲,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的人心态好,往往会从好的方面去认知,会更多地看到好的一面,从而获取到更多的满足感;有的人心态不好,总会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从而加重抱怨,影响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获取的往往是不公平感、不快乐感、不幸福感,从而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感差异。另一方面,心态的失衡还在于没有找对参照物,有的人总在客观上找借口,很少在主观上找原因,喜欢比收入、比待遇,却很少去比付出、比奉献,造成负能量不断滋长。因此,想要获取更多的幸福感,就得摆正心态,努力寻求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陈旧的攀比陋习。
(二)以史为镜,珍惜难得幸福。 以史为镜,重温建行发展史可以称之为“历史参照法”,换言之就是通过忆苦思甜,正确认知自身所处的环境,珍惜当前工作的“甜美”感。建行在探索中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如今迎来了建行发展的黄金时代,我们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如今,建行无论是办公条件、生活环境还是收入待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ATM自助金融机具的普遍布放,缓解了建行员工的柜面工作强度;相对丰厚的收入让员工过上了体面的日子,有车有房不再是梦想。当我们重温建行的发展历程,更应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今天的建行无疑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