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天津路过白洋淀旅游,一坐上渔家小木船不疾不徐地行走在水面上,船家首先介绍这就是大清河,抗日战争时期,陆路交通不便,天津到保定的各种物资必须经此水路运输。当时在这里活跃着一支英雄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他们利用芦苇荡和河湖港汊的有利地势和熟悉水性的优势,神出鬼没,给过往的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小兵张嘎》就取材于“雁翎队”的故事。我们曲折迂回在河淀相连、苇田星罗棋布的巨大水上迷宫中,这些曾经让日军头疼不已的错综水道在我们看来颇具趣味。
在接下来的再现雁翎队除汉奸、端岗楼、打伏击、搞爆破的情景剧观看和参观“白洋淀雁翎队展览馆”的活动中,联想地道战的参观,进一步体会到燕赵儿女的聪慧勇敢,了解到这支战斗在白洋淀的水上游击武装,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45年初,已发展成拥有3个中队100多人的抗日部队。雁翎队员的水上作战,是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坚持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细细地参观游击队使用过的落后的武器和自制的地雷,以及他们穿过的粗布衣服、用过的捕鱼工具和小木船,再对比缴获日军的先进武器和衣物等日常用品,感慨他们是如何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谱写了一曲抗日救国的壮歌,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我们的参观日期无意巧合9•18,这种感受愈加强烈。与影视剧中游击队光鲜的衣着和稳操胜券的剧情相比,这里真实地展示的是他们原始落后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水平,极其艰苦卓绝的战斗过程。白洋淀无论老少都津津乐道雁翎队的故事,他们的事迹也会被全国人民一直传扬歌颂。
参观雁翎队展览馆的另一收获是看到了大量当地人民衣食住行的各种用品,房东家装土特产的竹篓原来是捞鱼虾用的工具。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品味了白洋淀水乡人文习俗风情,了解了当地渔业文化的历史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