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之所以能够成为云南又一旅游热线,除了上面提到的腾冲具有令人神往的光辉历史之外,主要得益于上帝恩赐给腾冲人民的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果说,腾冲是置于祖国边陲的一顶桂冠,那么,和顺古镇就是一颗镶嵌在“极边第一城”的明珠。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来自中原地区的军屯戍边将士在和顺安家落脚,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也带来了和顺的历史巨变。这里的和顺人几百年出国闯荡“夷方”,诞生了最古老的跨国商号,掀起了云南最早的跨国贸易热潮。世代财富的积累和多元文化的熏陶,铸就了边陲古镇和顺的几度辉煌。如今的和顺古镇,居民依然保留着纯朴和谐、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成为一个现代人梦中的家园。
和顺古名“阳温墩”。“阳温”,顾名思义-- 这里阳光明媚,温和舒适。“墩”则是明代“碉堡”之称,列于边境,为要塞四周之屏障之用,可见这里居民的祖先都是屯驻的军户。后来南疆安定,阳温墩渐渐失去了军事作用,当地人因一条小河婉婉流过,故将村庄改名为“河顺”,再之后取其谐音,更取“云涌吉祥,风吹和顺”之意,更名为“和顺”,和顺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岁月将点滴积累、风化悲欢,酿成了这里独有的马帮情怀。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是著名的侨民之乡。六百余年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和顺,兼收并蓄,成为了中华文明与南亚、西方交融的窗口。通过几十代和顺人的艰辛努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育出了哲学家艾思奇、教育家寸树声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和顺人世世代代外出闯荡,都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翡翠大王、棉纱大王、谷米大王等一批雄商巨贾,形成了亦商亦侨亦农亦儒的生存方式。在其商贸盛极一时的近现代曾经出现过三个“翡翠大王”,是名副其实的“翡翠之乡”,至今有关“翡翠大王”的传奇故事还为乡人所津津乐道。今天的和顺,几乎家家雕玉,户户经商,镇内的门店和道路两旁,珠宝商行随处可见,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翡翠的殿堂。
正因为得益于茶马古道的兴盛,和顺富商大贾云集。长期以来,致富的和顺人对家乡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这里的古建筑别具一格。和顺毗邻火山,所以这里的建筑多以火山石依山傍水而建,人们按姓氏分族而居,依山势形成了许多自上而下的巷道,每条巷道都设有一个总大门,即是古代的“闾门”。闾门对面建月台,种植榕树、香樟之类的常青树,树下设石桌石凳,供人乘凉休息。有的月台外沿还筑有照壁,以遮蔽风水。和顺古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近百棵,在明媚的阳光下,古树枝繁叶茂,一阵微风吹过,树木沙沙作响。大池塘里的水清清的,成群的野鸭、白鹅自由地在水里嬉戏。信步整洁的村间小路,田园野趣令人沉醉。
在古老的火山台地之上,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傍水而座,栉比鳞次,举手投足之间便可触摸到斑驳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气息。其中,被和顺人引以为豪的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曾是1940年由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旧址。由大殿、后殿、魁星阁、朱衣阁、过厅、两厢、大门及最前面的大月台组成,左右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的珍贵文化史。殿阁雄伟、雕梁画栋、石栏回环,气势轩昂。这里保留下了大量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古民居建筑群。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这些建筑大多气派而优美。在这里,可以领略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可以欣赏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身影,可以看到西方建筑、南亚建筑的元素。八大宗祠保存完好,族谱和宗族活动流传至今。这里的七大寺庙,见证了佛、道、儒共存的岁月。顺着火山石铺就的记忆前行,街畔是600年岁月的沿溯,大多是中式的厚朴古典,也略有“海龟”们带来的西洋风致。“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的云南古民居与欧式风情的小楼和谐并居。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