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清明,天气晴好。辗转几个小时的汽车和小船,终于又回到故乡,一个位于湘西边陲的小山村。小船一路晃悠而行,故乡的青瓦木屋已然依稀可见。我伫立船头,还未踏足这片土地,就闻到那独特的蒿菜香了。
蒿菜是一种野生植物,在我们家乡很常见。孩童时期尚未入学的我,被爸妈放在老家生活。早春来临时,便可见山坳上、溪水旁那一簇簇嫩的发绿的蒿菜,在略带些许寒意的春风中轻轻摆动,昭示着又一轮生命周期的开始。于是,休整了一个冬天的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当时身子尚算硬朗的爷爷奶奶也不例外,摸把镰刀、背个竹篓,上山下水的忙活起来。
开春时节,山上都是宝。且不说山茶嫣红似火,梨花桃花相互争妍,就山间那一片片滴的出水来的郁郁葱葱,也让人心向神往,无比惬意。这个季节,农家餐桌上最少不了的就是野菜,凉拌蕨菜、腊肉炒春笋、地菜煮蛋、马齿苋粥、蒿菜饭……还有各式各样的野果,诸如三月泡、茶苞等,酸酸甜甜、有点涩却又很爽口,是小孩子们搜寻的目标。而这些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家炉灶上蒸的那锅蒿菜饭了。
春季里吃蒿菜,是我们这的民间习俗,与侗族、瑶族相近。小时候的记忆中,每当老家院中那株老李树初吐新芽时,爷爷就会去溪边摘回一篓蒿菜,嫩嫩的、绿绿的,然后细细过水、去苦、碾碎,伴着糯米、腊肉丁、豆腐块、野葱、蒜苗等,一并搁柴火上煮,顿时,蒿菜特有的味道,混着柴火的木香、腊肉的醇香在屋内四溢开来。煮熟的蒿菜饭,香香绿绿、油油糯糯,直叫人味觉大开,恨不得甩开膀子大快朵颐。四月里的蒿菜饭已是极好,如若再来一盘山蕨、炖一口乌鸡老汤,坐在院中细细品来,滋味更甚。
如今,爷爷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却已带着家人的思念长眠在故土那片青山绿水中。奶奶身体还算健康,但境况也大不如从前,每日里念叨的,就是我们这几个孙字辈的何时能返乡让她多看几眼。上学以来,由于时间关系,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故乡探望他们,工作以后,这种机会更少。而留在老家的奶奶,尽管手脚日益不方便,还是会在蒿菜开满地的时节,迈着蹒跚的步子,摘来一大篓,细细分了,又用稻草给绑了,和着乡里自己烘的腊肉,托人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捎去。嫩绿嫩绿的蒿菜,依然飘香,里面承载的是浓浓的乡情,还有奶奶对我们的叮嘱和思念,抹不掉,也化不开……
于是,四月,信步于乡间小路上,我又闻蒿菜香。思绪万千难溢于言表,聊以七绝一首抒怀:
春上阡陌柳树梢,雨水初霁云渺渺。
浓浓乡愁散不尽,唯见四月蒿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