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我们的老祖先说水是“上善”,而将水作为最受尊崇的美好品格的示范,倡导人们效仿,我的理解还不能达到这个深度,但至少水具备的某些特性,还是值得我们应用到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在老子看来是最为谦虚的美德。世间万物离不开水,水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从来不居功自傲。跟生命之源的水相比,任何个人的成就都是微不足道的,事业的辉煌、官运的亨通的确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但不应“恃才傲物”,唯我独尊,而要努力做一个谦虚低调的人,虚怀若谷,海纳百川。“5.12”汶川地震后,著名影星李连杰宣布息影一年,推掉亿元的片酬,带着他的壹基金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他不再把自己定位为电影演员,而是千万普通的义工当中的一份子。他和他的团队为灾区做了很多实际而有成效的工作,面对这些成绩,他反反复复地跟媒体说,不要关注他,而要关注壹基金,甚至请求媒体对他个人进行“封杀”。强调团队的力量,降低个人的贡献,我想:李连杰这种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的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山涧之中有些巨石,体形硕大,表面光滑,水枯季节人们总喜欢爬上去照相玩耍,原本有棱有角的石头经过溪水数年的冲刷,变得圆溜光滑。而“水滴石穿”更是大家亲眼所见的事实。一滴小小的水滴就那么静静的嘀哒着,她不着急,不抱怨,有的是恒心和坚持。这是水“以柔克刚”最典型的特性,也是我们在工作中最需要学习的一种品质。我们面对的客户,有些从事的行业对于我们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专业性要求很高,这需要我们拿出水滴石穿的勇气去学习和掌握,让自己从门外汉最好能成为一个行家;有的客户是同行激烈争夺的目标,营销难度很大,这需要我们拿出水滴石穿的持久,年复一日、日复一年地去服务和沟通;个人VIP客户的长期维护、前台柜员各种产品的宣传和推介、面对少数客户无礼的投诉和漫骂,这都需要我们拿出水滴石穿的耐心,容忍他人,超越自己,在各自的岗位上像一滴小小的水滴,默默无闻,持之以恒。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贾宝玉对女人作了一番论述,一是“女人是水做的”,天下皆知,表示女人的纯洁;一是“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表达贾宝玉对爱情的忠贞。将女人比作水,是源于水的纯净和透明。山涧里的泉水清澈见底,驴友们见了总要忍不住喝几口,亲近一番;很多年前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至今难忘那涟漪荡漾的漓江水和水底各色的小鱼儿。而水的千变万化:蒸为云、化为雾、凝为雨、结为冰,千万种美的幻化,都来自本性的纯一。然而,在当今的社会,单纯简单似乎是贬义词,做事也好,为人也好,讲究套路和潜规则,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原本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曲折,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真诚,彼此无端地猜疑,压力越来越大,人也活得越来越累。“与善仁,言善信”,老子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与人交往和言行举止要像水一样,要心存友善,言语要真诚。崇尚自然,像水一样清纯快乐,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几千年前的哲学思想就把“上善若水”之美德作为自己处身立世的准则,像水一样,以自己广博的胸怀,美好的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这种境界是非常大气和崇高的。我认为:认真学习并应用这一观点对现在的生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